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前收缩反射时反射弧去小脑实验精品PPT课件

期前收缩反射时反射弧去小脑实验精品PPT课件

(四)实验步骤
1. 破坏蟾蜍脑和脊髓 2. 仰卧位固定蟾蜍,暴露蟾蜍的心脏 3. 连接实验仪器装置。
4.仪器参数:
输入方式:DC 放大倍数:可调 刺激波宽:0.5ms 刺激强度:1~3V可调 刺激方式:单刺激
5.描记正常的心脏收缩曲线。 6.蟾蜍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 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将不能完成。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及药品
蟾蜍(或者蛙);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肌夹,培养皿, 搪瓷杯,0.5%硫酸溶液,纱布。
(四)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脊蟾蜍,并悬挂在铁支架上。
2. 依次浸入盛0.1% 、0.3%和0.5%硫酸溶液的培 养皿中,秒表记录反射时(浸入至后肢发生屈曲 所经历的时间),分别重复三次,求出平均值,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并进行比较。
硫酸溶液浓度 1
2
3 平均值
0.1%
0.3%
0.5%
(五)注意事项
思考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期前收缩产生的原理?心肌收缩过程中什么时
期能产生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否一定会产生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的心肌收缩力和正常的心肌收缩力是 一样的吗?
期前兴奋也有其自身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 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如 果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将不能 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即形成一次兴奋和收 缩的“脱失”。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 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 间歇 ,然后再恢复窦性节律。但若窦性心率 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在期前兴奋的 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 代偿性间歇将不会出现。(生理学七版书P93)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肌收缩的舒张 早期。
在舒张期中,当正常起搏点兴奋未到达之前,给 心脏一个适当刺激,就可引起心肌兴奋,产生一 次提前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之后, 往往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及药品
蟾蜍,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蛙心夹,生 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1. 每次发生屈肌反应后均应迅速将后肢浸入 装清水的烧杯内,清洗蟾蜍皮肤上的硫酸溶液 后要用纱布擦干,以防将培养皿中的硫酸稀释。
2. 测定反射时的硫酸浓度由低到高。 3. 蛙趾每次浸入硫酸的深度应恒定,浸入硫
酸的部位应限பைடு நூலகம்趾尖,切勿浸入过多。
三、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 活动的关系。
(五)注意事项
破坏蟾蜍脑和脊髓要完全。 用蛙心夹夹心尖时注意不要将心室弄破。 与换能器弹簧片相连的线要垂直、紧张度适当。 注意滴加任氏液,以保持蛙心适宜的环境。
二、反射时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的屈肌 反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了解刺激强度与 反射时的关系。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5
可编辑
29
(五)注意事项
1. 离断颅脑部位要适当,太高可能保留部分脑 组织而出现自主活动,太低也会影响反射的引 出。
2. 每次用硫酸处理后,应迅速用清水清洗蟾蜍 皮肤上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 防止稀释硫酸。
3. 浸没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趾尖,每次浸没 范围应相同,切勿浸入过多。
生理学实验
(第二次课)
实验内容
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p84 二、反射时的测定 p77 三、反射弧的分析 p77 四、录像:去小脑实验
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一)实验目的
观察蟾蜍心脏对额外刺激的反应,证明心肌兴奋性 变化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经历 有效不应期(ERP) 、相对不应期(RRP) 、超 常期(SNP) 。
实验项目
1.硫酸刺激左脚趾尖 2.左后肢趾去皮,重复1 3.硫酸刺激右脚趾尖 4.剪断右坐骨神经,重复3
5.刺激右坐骨神经中枢端 6.破环脊髓,重复5 7.刺激右坐骨神经外周端 8.直接刺激右腓肠肌
实验结果(有无屈腿反应)
左侧
右侧
结果
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结论: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
(二)实验原理
反射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 应所经历的时间。
受外界环境条件、机体机能状态尤其是神经系统 的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保持生理状态基本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反射时 间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及药品
蟾蜍,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架,肌夹,培养皿, 烧杯,秒表,硫酸溶液(0.1%、0.3%、0.5 %各20ml)。
4. 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在神经上 作双结扎,在两结扎线中间剪断坐骨神经,再 重复步骤3。
5. 以连续单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观 察对侧腿的反应。
6. 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重复步 骤5。
7. 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观察同侧腿的反应。
8. 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其反应如何?
制备脊蟾蜍,分离右侧坐骨神经干,悬挂于铁支架 上。
1. 将蟾蜍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0.5%硫酸溶液中。 观察双后肢反应。
2. 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 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 用0.5%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 应。
3. 右侧脚趾尖浸于0.5%硫酸溶液中。观察双后肢 反应。
二、反射时的测定
浓度
0.1% 0.3% 0.5%
反射时(秒)
结论:刺激强度越大,反射时越短。
反射时的长短和 哪些因素有关?
感受器兴奋;能量 转换;AP的产生、 传导;突触传递, 中枢整合;神经肌 -接头兴奋的传递; 效应器的反应。
讨论
机制: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感受器电
位,感受器电位是局部电位,具有总和的特点, 当电位总和达阈电位后可引起AP,经神经传入 中枢,经中枢突触传递,中枢整合分析(也具有 总和的特点)后发出指令经传出神经传出,使效 应器产生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