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补充资料(大事年表,唯物史观,刘招成最爱的毛蒋斗)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1842《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51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1-1864太平天国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60-1894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以物质层面为主,代表: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口号:“自强”,“求富”1864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1894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
中国近代史的拐点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俄、法、德干涉还“辽”)1895康有为公车上书1890八国联军侵华1891年《辛丑条约》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1911 清末新政1905-8-20,中国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911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912溥仪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被推翻同年,中华民国成立,成立临时政府同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的法典同年3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开端1916 袁世凯称帝袁世凯不久后死亡,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7 (乱入)俄国十月革命1919 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确定了党的名称。
中共成立。
192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当前任务与国民党合作,参加共产国际1923 中共三大1924 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5 中共四大1925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5-1927大革命(国民革命)1926北伐战争爆发1927反共政变;汪精卫发动“分共”会议(武汉);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中共五大;8月,八七会议,毛泽东得出“枪杆子里出政权”8.1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根据地1928中共六大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9.18,九一八事件爆发1934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1935遵义会议,历史性的转折,决定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935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同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基础。
1936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卢沟桥事变同年九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1941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1943年国产国际宣告解散1945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抗日战争胜利中共七大1946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国性内战。
解放战争爆发1948-辽沈战役同年,淮海战役同年,平津战役1949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的覆灭。
解放战争胜利。
同年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1953 土地改革1953-1956 “一五”计划1959-1961,大跃进,反右倾,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1966-1977“文化大革命”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思想束缚,否定“两个凡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2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87-10-25至1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10-12至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9-12至18日,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策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而不是蒋介石?第一条,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以及共产党人和红军代表了时代的先进方向,它是时代的大势,客观说毛泽东站在了时代大势上。
第二条,毛泽东所代表的是中国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蒋介石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形之下,毛泽东更具有群众基础,更得民心。
第三条,地理优势:毛泽东所占据的山西适合养兵,同时适合红军的游击战术。
蒋介石所占据的东部沿海在抗战中损失惨重。
第四条,共产党内部对于毛泽东十分支持(不支持的被搞掉了,括号里的别写!);蒋介石的国民党内部派系丛生,亲日派和亲美派的利益冲突,蒋介石即使是在党内也得不到完全的支持。
第五条,毛泽东在解放区推行民主政治(=-=),蒋介石大搞独裁统治,民心所向一目了然。
第六条,毛泽东在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天分高于蒋介石,在多次决策中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第七条,抗战中,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损失了大量兵力,加之战后处置不善,国军军力战斗力皆大大损失;共军在抗战中在敌后战场,损失很小,加之战后的宣传措施,军力大大增加。
第八条,毛泽东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等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升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国统区内混乱不堪,法币改革,金圆券泛滥等失败的经济改革都使国统区的人民期待解放。
经典问答题:1.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差生了巨大的影响。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是?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
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
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同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接受的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唯物史观(刘招成有讲)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