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说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张月华最终版
说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张月华最终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设置背景---宏观背景
我院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建设背景 ---宏观背景
专业定位
政策 背景 人才 需求 专业 背景
产业行业背景
装备制造业需 要大量的技能 型人才
国家: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省府: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 行业:打造省首个万亿产业
电气安装、调试、维修 技能型人才紧缺 人才培养数量、质量 难以满足装备制造业需求
说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C l i c k t o a d d y o u r
t
e
x
t
机电工程系 汇报人:张月华
提升教学水平 培养优质人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专业建设背景
2、人才培养模式
汇 报 提 纲
3、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4、师资队伍建设 5、教学条件及资源 6、教学管理 7、专业培养特色 8、问题与思考
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技术 改造
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护和 维修
可编程控制器PLC程序编制、调试及系统运行维护能力;自动化生产线的安 装调试与维护维修能力;工业控制网络的构建与维护能力;现场总线的组 网、运行维护能力;电路分析设计与维护维修的能力;电子装配、焊接、 调试、制作的能力;电力电子系统的调试与维修能力;综合应用机电装配 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的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人才培养方案模式
调研方式 走访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毕业生跟踪调查、知名招聘网站调查等
调研单位
近10多家,涉及电气产品制造、机电产品制造行业等,有国企 合资 民营等
调研内容 部门设置情况,岗位需求数量,技术岗位所需基本技能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1
1.岗位需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 形成了一种适应高职电类相关专业的课程教 学模式,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 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理念: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设法在充分调动 和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上下功夫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设置背景---人才需求调研
邮件咨询
电话访问
实地走访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设置背景---专业定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电气设备维修与 管理人才金字塔 结构 岗位升迁
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工程师、设计师
职业生 涯的目 标岗位 工作2至 3年后的 岗位 毕业生 初就业 的岗位
电气技术员、维修电工
对应课程
就业指导, 企业素质课程
实践教学的形式
顶岗实习, 生产实习
8门核心专业 课程 电工技术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实验实训,生产实习 实验实训,生产实习 实验实训,生产实习
专 业 技 能
电子线路的装配与调试
电气设备安 装调试与故 障排除,自控系统调试 检测技安装 自动控制系统 工厂供配电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案例:《电路》“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
单元名称一 单元任务 重点难点 单元知识 点 内容 1.初步学 会使用电 烙铁手工 焊接电路 板 2.用指针 式万用表 测量电阻 、电压、 电流、电 位 3.电阻元 件的认知 和串并联 电路分析 (1)电路教学总体教学设计的介 绍,目标及要求 (2)本单元的课程任务 (3)初步学会使用电烙铁手工焊 接电路板 (1)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2)电功率 (3)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 (4)如何测试电流 (5)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 (1)色环电阻的辨认 (2) 分流公式在防电击接地电 路中的应用 (3) 限流电阻的作用 教学实施 教 时间 60 分钟 内容 反复观看视频,学会使用 电烙铁手工焊接电路板 预习:电压和电流的基本 概念、电阻的串并联 (1)电压、电流及参考 方向和电位、电功率 (2)电阻的串并联 (3)使用指针式万用表 学 时间 50 分钟 内容 电路的制作,包括实验板使 用、基本电工工具(起子、 剥线钳、镊子等)的使用、 导线的制作、元器件的焊接 、稳压电源的使用。 做 时间 100 分钟 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简易手电筒电路的制作和测试 基尔霍夫定律、焊接以及测试简单电路 备注
电气设备销售或服务
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用途分析能力;现场总线的组网、运行维护能力;电 路分析设计与维护维修的能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综合应用机电装 配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方法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2、建立人才培养框架
企业调研
岗位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归纳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
生产流程、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形式 及考核产教融合
生产工艺 流程各 岗位 能力要求
任务驱动的理 实一体化及项 目课程体系
素质、文化产教融合
达到岗位 能力要求、 取得有关 职业技能 证书(高级
维修电工、 AutoCAD中级、 PLC技术工程 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5
3、实施情况 企业生产流程工作任务及能力 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设置背景---人才需求调研
行业需求 企业、毕业生调研
企业热点招聘岗位
模具钳工 10% 其他 8 % 自动控制 24% 管理 8%
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
成绩 13% 证书 12%
背景 14% 外貌 5% 性格与沟通 22%
普通加工 11% 维修电工 14%
机电加工 25%
专业技术 34%
实训,顶岗实习 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
自控系统升级改造能力能力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控制设备的改 造和设计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维护 PLC技术及应用
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实验实训,顶岗实习
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
生产管理能力 电气产品营销能力
企业管理 电气产品营销
顶岗实习, 生产实习
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
企业专家访谈
职业工作任务分解
典型工作过程分析 主要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企业调研 职业岗位 专业的企业面向
人才市场调研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坚 持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从事的主要岗位群
实验实训中心、一体化教室、企业课堂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4、建设目标
创新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 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 系,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改 革同步推进,以电气设备维护、电气控制 与维护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培养学 生职业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努力创新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2)课程单元任务驱动
单元 教学 内容 转化过程称为单元内容任务化 目的: 营造一个比较自然、师生容易互 动的教与学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中做、 做中学”,学做结合、学做互长的 过程 单元知识的传授过程是在具体任 务驱动激励下、在教师的引导、指 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 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过程。
依据认知规律建立学习领域, 对学习领域按能力模块进行排序并进行课程设计
依据课程性质与教学 条件进行学做一体化 教学单元课程开发
形成若干个学习 领域,进行课程 设计
选3~5个核心学习 领域进行情境教学 的开发
专门技术能力
学习能力、社 会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3、实施情况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接地方行业发展 需求,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设置背景---人才需求调研
兄弟院校调研
与30余所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的同类院校网站和专业建设 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借鉴其经验。
麦可思数据
麦可思调查研究同时表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 2009、2010、2011三届高职高专就业量最大的前 100个专业之一,其三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分 别为90.9%、89.8%、90%,均高出全国同届平均 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与同专业中类自动化类相比, 除2009届略低外,2010与2011届分别高于同专业 中类平均水平2.8和3.1个百分点。
维修电工
电气安装基本技能,室内配电线路的安装,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常见 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各种常用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 装置的安装与维修,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常用机床与生产 机械的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变频器的安装与维修
单元 任务
学生在完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就完 成了单元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三、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
两项准备工作:
(1)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
选择、整合 课程内容 课程单元
单元内容任务化是一个需 要事先反复推敲、精心设 计的过程
单元内容 任务化
尽可能多的包含单元知识点 单元 任务 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由简单到复杂、部分到整体 知识点和技能直接融入到单元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中
课程教学改革的方面的具体措施: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由原来的舞台主角转变为幕后指导,尽 可能把舞台让给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 组,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
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参与讲解
教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