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
2011年04月20日 15:20 来源:广西北部湾办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通过专家评审
规划提出,到2015年GDP要占全区的40%左右
全面推进五个“一体化”
2011年3月1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了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指引。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规划纲要》全面阐明了“十二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明确、目标合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尤其是提出重点打造“产业发展、港口发展、交通通信、城镇建设、保税物流等五个一体化”,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实际,对未来五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予以通过。
评审会专家组由广西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研究员玉丕民,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赞安,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唐爱斌及广西交通设计院水运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谢涛等组成。
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出席了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以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评审会。
根据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于2009年底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管委会主任陈武,自治区北部湾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瑞贤多次召开会议,对北部湾经济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
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杨跃峥多次召集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北部湾办公室及本办各处,对《规划纲要》进行研究和修改。
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各方的大力协助下,自治区北部湾办于2010年11月初完成了《规划纲要》(初稿),并两次征求北部湾经济
区六市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234条,先后10多次集中修改完善后成稿送审。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主要目标是: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增速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
以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城
镇化率提高到55%。
二、重要任务是“五个一体化”:
(一)重点加快产业一体化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域和重点产
业集聚,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布局优化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
成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石油化工、冶金、电子信息、轻工食品、造纸等五大产业集群,
打造临海环保型重化工业带和以南宁、北海为主体的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带。
积极培育生物
医药、海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旅游、会展、金融、物流、信
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水平。
加快建设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等11个自治区重点支持的产业
园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港口一体化建设。
要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
港口布局体系。
加快大能力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快速提升吞吐能力,“十二五”期
间建成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北海港域3个超亿吨级港域,广西北部湾港的总体吞吐能力达
到3.5亿吨,打造成为我国沿海重要枢纽港和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同时,进一步完善集疏
运系统,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运输,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整合北海、
钦州、防城港三市港口、航运行政管理资源,进一步理顺港口管理体制。
(三)加快交通通信一体化建设。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内
外的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主骨架,构建通往周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快速运输通道,形成便捷、
通畅、高效、安全的一体化交通通信运输体系。
重点加快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内河“黄
金水道”建设。
积极推进经济区通信一体化,实现统一区号、统一资费、统一服务平台。
(四)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城
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
建设南宁超大城市,推动北海、
钦州、防城港三市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建设北部湾沿海特大城市群。
提升东兴、涠洲岛、铁
山港(龙潭)组团、凭祥等城市功能区,加快产业园区与城区同步建设。
推动城乡户籍制度
改革。
(五)加快保税物流一体化建设。
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全面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整车进口口岸。
完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实现向综合保税区转型。
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区扩区升级。
建设玉林、柳州、百色、桂林“无水港”项目,形成辐射区内各主要城市的“无水港”网络。
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加快贸易通关便利化。
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通关最便利、功能最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