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钻 孔 区 域 、 埋 管 形 式
其 他 便 于 利 用 的 能 源
系统投资与 运行费用
• • •
地源热泵设计任务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制定地源测试方案
•
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计算
•
场地勘Hale Waihona Puke 孔施工•场地勘测孔施工
•
岩土层结构堪查 •
•
岩土体热响应测试
试验成果分析和报告撰写
•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地下换热系统设计和热平衡模拟
工程经验修正
•
与建筑、结构等各专业配合
•
•
地源热泵系统初步设计
地源热泵设计工作程序框图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 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 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
上海富田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事业部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 岩土(土壤、岩石等)作为热源 或热汇,它是由地埋管换热系统 与热泵机组构成。 • • 土壤温度在地面15米以下温度接 近当地全年平均气温,常年保持 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 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 因此地源热泵是利用土壤“冬暖 夏凉“的特性来制冷/供热的节能 中央空调,和利用空气源制冷/供 热相比较,效率大大提高,且不 受环境温度影响。
水平埋管
• 垂直埋管:(已成为工 程应用中的主导形式) 1. 垂直埋管分为单U和 双U两种埋管方式
• • 优点:占地面积较小, 工作性能稳定, • 缺点:造价相对较高
垂直埋管
垂直埋管还分为单U和双U两种埋管方式
单U管
双U管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
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不受环境影响 不直接抽取地下热水,有效避免环境问 题的产生和对地热资源的破坏 能量夏存冬取,可循环利用 节约一次能源,可节省大量煤、石油、 天然气等高品位的一次能源 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资金补贴
2.3埋管管长、钻孔数量、埋管面积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管材“换热能力”来计算管长。换热能力 即单位垂直埋管深度或单位管长的换热量,一般垂直埋管为60~10 0W/m(井深),或30~50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 长)左右。 按夏季排热量: 总换热管长度=夏季排热量/单位孔深排热量(上海地区约65W/m) 按冬季吸热量: 总换热管长度=冬季吸热量/单位孔深吸热量(上海地区约40W/m) 钻孔数量=总换热管长度/钻孔深度 埋管面积=单孔占地面积×钻孔数量
土壤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40
地表 2 FT(0.6m) 30 20 10 0
5 FT (1.5m)
12 FT (3.6m)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天数
根据布置形式的不同,地下埋管换热器可分为水 平埋管与竖直埋管换热器两大类。
水平埋管: 优点:在软土地区造价低 缺点:占地面积较广,不 太适合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 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COP1、COP2。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 2.1选择热交换器形式 • 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 • 单U型管或双U型管 • 串联或并联
• 同程或异程
绝大部分系统采用垂直埋管、单U型管、并联、同程的 地埋管换热系统形式。 2.2选择管材 目前最常用的是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管材,它 们可以弯曲或热熔形成更牢固的形状,可以保证使用50年 以上。
降低系统的初投资
复合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夏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冷却塔等辅助冷源 冬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锅炉等辅助热源 单一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夏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冬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辅助冷却塔复合系统示意图
谢谢
1、宜采用同程系统设计
异程系统
同程系统
地埋管系统设计:
3、系统压力不得高于地埋管承压(管道一般采用PE管)
4、要考虑地埋管系统的检修
(预留孔,或预留排查操作空间)
前期设计都是建立在估算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热响应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复合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混合系统是在常规的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热泵主机、末端系统)以外 增加辅助的散热/加热装置 解决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的问题 解决设置地埋管换热器土地不足
注:1、单位孔深换热量以热响应测试的测试值为准。 2、单孔占地面积与布孔方式及孔距有关,一般采用4m孔距菱形布孔。 3、若埋管面积不够或冷热负荷无法平衡,地埋管可按冬季吸热量进行设计, 夏季采用冷却塔辅助散热
2.4 确定管径 (1)管道越大,水泵输送功率越小,流速越小,流体换 热时间越长; (2)管道越小,管道内保持紊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 的传热效果越好。
U形埋管管径 20—40mm 40—100mm 100—200mm 流速 0.6 — 1m/s 1 —1.5m/s 1.5 — 2m/s
地埋管换热器的环路压力损失宜控制在30~50KPa/100m,最大不超过50KPa/100m
地埋管系统设计:
1、宜采用菱形布孔,以节约埋管面积
矩形布孔
菱形布孔
地埋管系统设计:
地埋管地源换热器系统设计
地埋管地源热泵份额 辅助冷热源形式的确定
是否考虑生 活热水? 加冷却塔? 加锅炉?
大型复合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选择应用方法
冷热负荷特点 峰值冷热负荷, 运行时间 累计冷热负荷
系统 性价比
建 筑 能 耗 分 析
钻孔费用
地 埋 地 管 质 地 情 源 导 况 热 系 数、 对供冷供热 温 能力的影响 度
夏季制冷地埋管排热量=冷负荷+地源热泵压缩机功率 [ Q排=Q冷×(1+1/COP1)] 冬季制热地埋管吸热量=热负荷- 地源热泵压缩机功率 [Q吸=Q热× (1-1/COP2)]
其中Q排——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Q冷——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Q吸——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 Q热——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 COP1——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COP2——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