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西安市车辆中学刘彩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本节既是对宇宙中的地球的承接和复习,又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
一切天气现象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因此,要分析天气与气候,首先就要分析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又是太阳辐射。
通过身边实例引入新课,讲课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探究题激发学生兴趣。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为学生详细、生动的介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气逆辐射的知识,为后面大气的运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记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抽象综合分析能力。
对学生来说,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就在身边。
但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可以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入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借助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3. 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自然现象,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二)难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D.④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 )。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