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草地生态学第六章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学第六章草地生态系统
(1)草地生物个体能流
功 光能或 食物 吸收、 取食 总生产 呼吸作用 辐射或蒸发 幼仔 净生产 分泌 排尿 排粪 生长
产量
腐食动物 植食动物
通过个体的能量流动模式,G.O.Batzli,1974
分析个体水平上的能流,是了解群体水平乃至生 态系统水平上能量流动的基础。
生物个体的能量关系:
寄生食物链(parasite food chain ):
2.食物网(food web)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不象上述 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存在着错综复杂的 关系。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 状结构。 越复杂抵抗外界的能力强;简单容易发生 波动和灭亡,尤其是关键种的消失;研究 中还是要尽量简化,研究主要食物路径。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Food chain)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采 食与被采食、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相互间 结成一个整体,按取得食物的顺序排成一列,就 象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这叫做“食物链”。
一个草地生态系统常见的食物链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是以活的动植物
4.生态平衡(balance):生态系统通过批发育和调节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括结构上\功能上 和能量输出输入上的稳定,但这种平是相对的和动 态的,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 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系 统达到成熟的稳定的状态。 5.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的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 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
同化=消费-(粪便+尿) A=C-Fu A=P+R C为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为被同化的能量, Fu为粪尿能,P为净生产能,R为呼吸耗能
个体能量关系的分析:用于进行生态预测
同化效率(A/C%) 农业生产效率(P/C%) 生物生产效率(P/R)
食物摄入 0.295(92%) 再摄入 0.026(8%)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能量的基本来源--太阳
热能 太阳能 光能
光合作用
温暖大地 推动大气和水循环
化学能
维持生命 空间位移 合成新的原生质 形成贮存物
2、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与热力学定律: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
命活动的基础。 能量有两种形式:动能和潜能。
(3)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形态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物种空间配置以及物种随时间而发 生的变化等; ②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一 种以营养为纽带,把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成分紧密结合起来,构成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群,能量流动、物质 循环和信息传递成为三大功能的有机整体。 营养结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基础。
NU
I:能量的总输入; NU:未被利用的能量; A:同化的能量; R:代谢消耗的能量; P:用于生产的能量; G:用于生长的能量; B:生物量; S:体内贮藏的能量; E:排泄的能量
S Ι A P B R E G
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引自Odum,1983
上述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充分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任 何生命层次和生态层次能量流动的共同特点,它不 仅可用来表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能流,也可以 用来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及至生态系统的能流。 能流的分析: A=I-NU ;
3.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1)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 (2)生态系统调空机制的研究 (3)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恢复模型及其修复的研究 (4)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研究 (5)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4.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 (1)生态系统方法为我们研究生态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2)系统研究属于整体研究,分科不等于系统; (3)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基础; (4)具有现实意义
3、生态系统的“能流”:
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量在 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运动与转移是一种连续 的动态过程,因而,形成能量流动(能流)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转移和 转化,就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遵循热力学两个定律: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羊草种群能量流动过程
祖元刚等,1987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基本结构 1.组成成分 (1)非生物环境:气候因子,基质和媒介,生 长和代谢的基本材料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化能细菌 (3)消费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 杂食动物 (4)分解者: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原生 动物\土壤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结构 (1)构成生态系统的3个条件: ①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 ②各成分之间不是孤立的; 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2)构成系统的3个亚系统: 生产者亚系统,消费者亚系统,分解者亚系统
太阳
植物
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分解者
能量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流动是单流程,能量只能一 次通过生态系统,并不进行循环。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维持生态系统的 正常运转,该系统必须接受源源不断的能量。生 态系统是能量贮存与逸散的系统。能量进入生态 系统通过固定、流动和最后返回环境。 能量进入到生态系统中后,能量的数量逐级锐减, 能流越来越细,直到以废热形式全部散失为止。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不可 分割的。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核心,能量流和 物质流共同驱动着草地生态系统的运转。
第六章 草地生态系统与景观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一定空间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 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 传递过程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草地 生态系统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生态系统的概念由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于1935年首次 提出.
2.生态系统的特征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一个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4)营养级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 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通常不会超过5~6级. (5)是一个动态系统,早期与晚期具有不同特征.
为起点的食物链,直接以生产者为基础继之以植食性 动物和肉食性动物,能量沿着太阳—生产者—植食性 动物—肉食动物流动。 青草——野兔——狐——狼 藻类——甲克虫——小鱼——大鱼 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 ):以碎屑为基础高 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利用,然后再为多种动物 所食。
(2)正反馈: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引起 其它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 初引发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它是使生态 系统远离平衡态或稳定,鱼塘污染—鱼死亡— 导致更多鱼的死亡.
六、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 1.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和人工 2.环境性质: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 3.能源来源: (1)无补加太阳能 (2)自然补加太阳供能 (3)人类补加 (4)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系统
生态系统的动能是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传递 和转化的一种能量(热和辐射);
生态系统中的潜能是蕴藏在光合产物中被束 缚的能量(化学能),它通过食与被食关系 在生物之间转移、转化和释放。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规律
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自然界发生的所有现象中,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 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能 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一切过程都伴 随着能量的改变,在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中, 除了一部分可以继续传递和作功的能量(自由能) 外,总有一部分不能继续传递和作功,而以热的 形式消散。这部分能量使系统的熵和无序性增加 --能量转化定律。
二、 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流动 沿着食物链一级一级地进行。 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连续的,始于太阳辐 射能的截获和转化,终于有机物的完全分解。 能量数量沿食物链逐级减少。每一营养级的生物 类群都把从前一个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 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繁殖,其余部分能量转移 到下一个营养级去。
RR 818.32
15.74%
单位:kcal/m2.d
TR 1408.48
20.09%
Tr 2839.31
64.61%
Rp 49.6 Rd 16.55
0.32%
0.96%
CSR 5199.00
50.17%
GAR 2972.20
2.65%
Pg 132.89
1.28%
Pn 65.59
CSR.总辐射,RR.反射辐射,TR.透射辐射,GAR.羊草种群吸收的总辐射, Tr.蒸虅作用,Pg.总光合作用,Rp.光呼吸,Rd.暗呼吸作用,Pn.净光合作用
一个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化)
四、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1.营养级(Trophic level ):一个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 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合.能量趋于减少,原因有:各 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总 有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同化率小于100%,大部 分作为排泄物进入环境,为分解者所利用;维持自身生 命活动总要消耗掉一部分能量.一般4~5级,很少有超 过6级的. 2.生态金字塔 (1)数量金字塔;(2)生物量锥体;(3)能量锥体 能量10%定律,即Linderman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