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八下·黄梅月考)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雄踞(jù)翩跹(qiān)卓著(zhuó)矫揉造作(jiǎo)B . 逮(dăi)捕叱咤(zhà)寒噤(jìn)言简意赅(gāi)C . 忸怩(niǔ)涟漪(yī)精髓(suǐ)戛(gá)然而止D . 古刹(chà)牌坊(fāng)恣睢(suī)并行不悖(bèi)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 .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 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2分)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 . 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 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 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4. (2分)(2016·天津)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 . 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5. (4分)(2016·萝岗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琢冰【清】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 ,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 . 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B . 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 . 子之技诚巧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 . 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3)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6. (5分)(2011·鞍山) 将下列文字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厚积薄发扬帆远航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8七下·顺德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 ________,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曾云,________。

(杜甫《望岳》)(4)《陋室铭》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五、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1分)8. (21分)九年级(3)班准备举行“走近课外小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为活动做准备。

(1)【小说趣话】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是()A .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 .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 .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 .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2)【人物画廊】下面是一部小说中的人物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

仔细观察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泽东曾经用“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来评价上面的________。

②B总与“三”结缘,请写出他与“三”相关的两个故事:________。

③C最怕困难,每遇困难,他就对B说:“你回你的水帘洞,我回我的________。

”④D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

(3)为使活动更顺利地展开,九年级(3)班通知开办图书角,要求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有积极意义的课外小说放置在图书角中,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分享,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

9. (10分)(2019·大同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来人间一趟,想要把你照亮2019年1月23日,著名作家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

消息一经传出,令无数人震惊、悼念。

提起林清玄这个名字,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他那既美好又充满禅意的文字,他的散文,曾让几代人手不释卷、痴迷不已,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态度,更是启迪了千万人。

1月22日上午,他还发了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挂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

或者,溪河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1953年,林清玄生于中国台湾南部乡村。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

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

”然而,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们生活在泥沼之中,但是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上学时期,他遇到一位老师,那位老师对他说:“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这句话对林清玄是莫大的鼓舞,他宛如有了指路明灯,开始一步步实现他的作家梦。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开始坚持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一直笔耕不辍。

恶劣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的不理解,都不曾让他打消写作的念头。

“我这辈子一直想当作家,从来没有改变。

”自八岁立志成为作家,数十年来,林清玄依然保持笔耕不辍。

如今,林清玄已经成为国宝级智者,功成名就: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奖最多的一位,至今已出版一百三十多部作品,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是无数人的“心灵导师”,有三百万人听过他的演讲。

曾有人问林清玄什么是成功,他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

”“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林清玄的文字,总会给人以清凉之感入身,醍醐灌顶之气入神,能够把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写得如此空灵飘逸又玄思浅显,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大雅与大俗,出世与入世,低处与高处,简单与丰富,悲与喜,在林清玄身上转换自如,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林清玄曾回忆说,自己的相貌曾吓到过女粉丝。

“我从小就读你的文章,非常敬仰你,没想到看到你很像周星驰电影里的‘火云邪神’,真是相见不如怀念啊。

”为此,林清玄还特意回信安慰:“相见也美,怀念也美,你长什么样子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头皮里面的东西,如果你有东西,你就会活得很开心,很自在,很有智慧。

”睿智,却不故作高深;豁达,却不矫揉造作;淡雅,却无一般文人的酸腐。

这就是林清玄的境界。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我来人间一趟,想要把你照亮》,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1)有人说:美貌止于时间,魅力来自灵魂。

请你参考图片和本文内容,在开头补写一段林清玄的肖像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力求体现他的内在特点。

不少于60字。

(2)学校的《星海》杂志正在征集作品,下设“美文美言”“人事蕴理”、“写法指津”、“情意天地”栏目。

请将本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2017·银川模拟) 请根据提示,运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的申请书。

主办单位:学校团支部活动主题:学校组织共青团员去敬老院做义工活动地点:舒心敬老院有利条件:我曾在医院照顾过生病的奶奶,会推拿按摩七、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