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形式语言试题

绘画形式语言试题

一、概念简答
1、形式语言
形式是指与内容相对的一个范畴,形式是艺术的本体。

形式语言是指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方法。

形式包括三大层面,即:
1、形式层面:统一对比、节奏韵律、条理反复、比例尺度等。

2、语言层面:构图、造形、色彩、时空、肌理、材料等六大部分。

3、技法层面:素描技法、水墨画技法、油画技法、综合材料技法等。

2、形式观念
艺术观念有:模仿伦(再现论)、表现论、重构论、文化论等等。

艺术观念支配形式语言的演化。

不同的艺术家会选择不同的艺术观念,在具体创作时化为形式观念,形成不同的形式语言面貌。

如达• 芬奇选择模仿再现性语言,毕加索选
用分解重构性语言。

3、形式自律
艺术形式有其自身规律,不受自然“他
律”支配。

艺术作品一种可以再现自然真实,
另一种则在画面上表现出与自然不同的不真
实的艺术形象。

如达•芬奇运用“模仿性”语
言描绘出《蒙娜丽莎》,毕加索则运用“分
解重构”语言创作出《镜前少女》,后者是
“艺术自律”使然。

4、结构与理性
艺术作品有其自身结构,即是作品的内在形式关系。

艺术家自觉地协调好各种形式关系,将画面各形式元素有机组织在一起,形成艺术秩序。

艺术作品各个部分之间,互为条件,相得益彰。

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均需进行画面的结构设计。

以画面黑白灰效果为例:黑占画面1/10还是2/10?白占画面2/10还是3/10?灰占画面7/10还是5/10?其中灰色是否再分为浅灰、中灰、深灰层次,各占什么比例合适?
画面设计应能表达作品主题和画面美感。

结构设计往往需要艺术家的理性参与,即艺术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

5、重构与创造
绘画形式语言可分为“写实性”和“重构性”两大类。

(1)二者的区别:写实性形式语言的创作观念是“模仿自然”,作品具有照片式的真实感,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毕加索的《镜前少女》则采用了“分解重构”手法,将人体各部位分解,重新组织:少女头部是侧面与正面的结合,乳房和臀部挪移了位置,手和臂进行了变形处理。

(2)重构性形式语言的特征是:艺术家面临自然,发挥主观创造性,解构自然物象,将自然元素“重新建构”,生成一种区别于自然形象的艺术形象。

重构性形式语言脱离客观自然规律,根据形式原理、审美心理和自由创造原则,强调“形式自律”。

(3)重构性形式语言的意义在于:创作观念不是客观化模仿,而是主观化创造,因而能够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能,发挥艺术家创造力,使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使艺术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既满足了艺术家的创造欲望,也满足了公众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二、作品分析
1、米勒的《晚钟》如何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等形式语言表达意蕴的?
(1)意蕴:《晚钟》描绘的是穿着褴褛的农民夫妇,在暮色中站在贫瘠的大地上,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听到远处教堂的钟声,共同发愿祈祷。

画面让人看到了虔诚质朴、穷困宽厚、忠厚善良,一对年轻夫妇显得那么孤立无援,表现了对命运的接受。

寂静的大地和天空、简陋的工具(挖土豆的铁铲,装土豆的破篮,还有小推车),融入黄昏迷雾中,透出悠悠的悲凉,这一切都好像在诉说着农民的贫困和命运。

正如米勒所说:虽然贫困和劳动对人们来说是无休止的永恒,但人却要在逆境中争取真正的人情和深厚的诗意。

作品意蕴丰富,是为辛劳的农民树立的纪念碑,赞颂了他们支撑天下的平凡而伟大。

(2)构图:《晚钟》采用的是横式构图。

占到画面三分之二的高高的地平线,大面积荒凉田地给人压抑感。

水平线具有宁静感和承载感,画面地平线与田垄既表现了乡村大地的宁静和辽阔,同时象征着农民的承载品格。

这对伫立在农田里的夫妇与地平线交叉,形成一横(地平线)两竖(人物)结构,令人联想到了庄严的“十字架”。

《晚钟》构图单纯明了,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3)造形:《晚钟》画面的视觉中心是农民夫妇,顶天立地,动态单纯而静穆,具有雕塑般的永恒感。

农妇身体直立的而头部向左低垂,与农夫形成呼应关系。

画家未对他们做任何美化,未精细刻画主人公面部,农妇俯首弯背和农夫弯曲双腿,均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把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怜爱融入了这种凝固的真实中。

(4)色彩:《晚钟》运用了橄榄绿色调,朴素、厚重、苦涩,色调让人感觉到一种辽阔、苍茫、忧伤、枯败的氛围。

2、《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条特色与意蕴表达
《八十七神仙卷》描绘了87个姿态丰盈而优美的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

画面里那冉冉欲升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

整个画面使人感到犹如各种乐器合奏出一种和谐的乐章,在空中悠扬飘荡。

画家运用流畅而富于韵律的线条,描绘稠密而重叠的衣褶,线条的组织繁复但不杂乱。

所有人物神情各异,神采飞动。

构图中人物的安排参差有致,画面人物动势一致、倾向一致,服饰相似,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相互呼应。

(1)铁线描:铁线描”要求每一线条从下笔到起笔运笔以悬腕一
气呵成,要有弹力,见功夫,刚劲飘动。

《八十七神仙卷》是用“铁
线描”,线条流畅灵动,遒劲有力,富于生命力。

(2)线条基调:一幅画中的线条应形成基调,或以直线为主,或
以曲线为主。

在以直线为主的画面中,或以水平线为主,或以垂直线
为主,或以倾斜线为主。

在以曲线为主的画面中,或以水平曲线为主,
或以垂直曲线为主,或以倾斜曲线为主。

《八十七神仙卷》是以斜向
曲线为主,交错回旋形成一种和谐而有节奏的美感。

(3)动向基调:一幅画面应以某种方向的线条为主,才能形成画
面的动向大势。

《八十七神仙卷》是右向斜线为主,整个画面人物形
成向左方款款前行的动势。

(4)疏密对比:画面中线条组织有疏松与密集的对比,具有节奏
美感。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

宜疏处更疏、密出更密。

3、以《维纳斯的诞生》和《浴室中的示巴女王》为例,比较线描图式与图绘图式的特点
线描图式与图绘图式是绘画中两种基本图式,具有不同特点:
线描图式的特征是以线条观念来观察自然,并以线条为主进行造形的,其边缘线清晰,无强烈的立体感,具有平面性或扁平性,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图绘图式的特征是以块面、光影、空间观念来观察自然,并以块面光影为主造形,
其边缘线不肯定,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如伦勃朗的《浴室中的示巴女王》。

4、简析博纳尔《花园餐室》的色彩结构与情调表达
(1)色调:橙色调,橙色具有温暖感。

表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情调。

(2)色相关系:色调基色为橙色占7/10,基调辅色占1/10(黄橙、红橙、朱红、粉玫瑰、暗红、红褐);色调的对比色为蓝紫色(占1/10),蓝紫色含有与基色相同的红色元素,既对比又协调。

基色与对比色之间的过渡色(暖绿)占1/10。

(3)纯度关系:灰性色调,灰性色调具有雅致、悠然的意蕴。

灰性色为主占7/10,无纯色,次纯色占1/10,次浊色占1/10,浊色占1/10。

(4)明度关系:中灰色调,中灰色调具有沉静、安然的意蕴。

中灰色占7/10,白与浅灰占1/10,深灰占1/10,黑占1/10。

5、简析赵佶在《瑞鹤图》中如何运用“反复”手法及其审美意义
《瑞鹤图》描绘祥云缭绕宫殿,舞姿曼妙的飞鹤在上空盘旋,如云似雾,生机盎然。

立于屋顶的两只鹤,一只翘首观望怡然独立,另一只刚刚落下微展双翅,欲飞还伫,顾盼有神。

金黄的殿宇、碧青的天空、多姿的仙鹤,洋溢着富丽气象,展现着太平盛世,预示祥瑞之,表达吉祥寓义。

反复即重复,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结构手法:有相同形反复、相似形反复。

审美意义:具有秩序美和装饰美,强化了太平、秩序、吉祥的主题。

《瑞鹤图》共画有20只仙鹤,其中凌空飞翔的18只仙鹤形态相似反复,动向有序反复,有秩序,有条理,画面产生优美的效果。

倘若将每只仙鹤画成各个不同的形态与动向,画面效果将会混乱芜杂,缺少美感。

(1)形态反复:20只鹤,其中18只飞鹤基本同形,2只立鹤异形,即同形占9/10,异形占1/10。

(2)动向反复:18只飞鹤,左下方向重复展翅的12只,同向占2/3,右下方向重复展翅的6只,异向占1/3。

(3)正负形反复:飞鹤的梯形(隐形)与宫殿顶部的梯形(实形)二者反复,秩序化。

(4)横线反复:横幅画面,横式构图,四条横线,寓意平静和稳定。

(5)榫卯形反复:榫卯结构,两形互相穿插、紧密咬合。

6、大卫《贺拉斯兄弟之誓》的题材、主题、意蕴及形式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