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1.四个宿主四选一: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寄生于人体,也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故称保虫宿主。
例:感染血吸虫的牛和猪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3)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为转续宿主。
例:肺吸虫的是人,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肺吸虫进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食入含幼虫的野猪时,幼虫即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例: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淡水虾体内,所以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2.机会致病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例: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3.疟疾三选一:1)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
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
例:恶性疟原虫2)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患者若如无重复感染,仅是体内残余的少量红内期原虫因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而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例: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3)疟疾复发:患者疟疾初发停止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例: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4.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为中绦期。
各种绦虫中绦期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假叶目的中绦期为裂头蚴,圆叶目的中绦期为囊尾蚴、棘球蚴、似囊尾蚴等。
5.棘球蚴砂:从棘球蚴的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生发碎片,以及小的子囊悬浮在囊液中,这些物体称为棘球蚴砂。
6.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为夜现周期性。
例:班氏微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7.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疾病。
这种疾病称为虫媒病。
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原虫及蠕虫等。
例:乙脑的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8.世代交替:有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发育过程时需要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即为世代交替。
例:疟原虫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是无性生殖,疟原虫在按蚊内进行有性生殖。
9.线虫(蠕虫)二选一:1)土源性线虫:指在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者,亦称直接发育型线虫,肠道线虫多属此型。
例:蛔虫、钩虫等2)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寄生于组织内的线虫多属此型。
例:所有的吸虫、大部分绦虫和寄生在组织内的线虫。
10.变态三选一:1)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昆虫的变态。
2)完全变态:生活史中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各期形态和生活习性都不相同,称为完全变态。
例:蚊、蝇。
3)不完全变态:生活史中主要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基本时期(如螨),或卵、若虫、成虫三个基本时期,称为不完全变态。
例:虱、臭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并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的传播着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例: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等。
12.七种特殊典型病例选一个考:1)尾蚴性皮炎(游泳者皮炎):由于日本血吸虫尾蚴钻入皮肤引起的,是尾蚴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死亡虫体崩解产物引发的免疫病理现象。
在尾蚴侵入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出血、水肿,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水肿及红斑。
2)婴儿钩虫病:患儿感染钩虫的途径主要是使用被钩蚴污染的尿布、内衣、内裤等经皮肤感染。
患儿的常见症状是食欲减退,腹泻、柏油样黑便。
体征为皮肤、黏膜苍白,贫血严重,肝、脾肿大,生长发育迟缓等。
血液检查血色素常低于50g/L,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
患儿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3.6%~6.0%)。
3)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在母体原虫血症时经胎盘垂直传播。
母体在妊娠前感染弓形虫一般不会传染给胎儿,在妊娠初期三个月内感染则症状较严重。
常使胎儿发生广泛的病变而致流产、死产或胎儿出现弓形虫病症状。
常见的有脑积水、小脑畸、脑钙化灶、精神障碍、小眼球畸、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肝脾大合并黄疸等。
经感染而能存活的儿童常有脑部先天性损害而遗留智力发育不全或癫痫。
部分先天感染的婴儿无明显症状,而仅表现为血清抗体阳性,这类婴儿可在成年后才出现脉络膜视网膜炎。
受到感染的母亲在产下一胎先天性感染的婴儿后,因本身已成为慢性感染者,故罕见有次胎再出现先天性感染的。
4)虫卵肉芽肿:虫卵内毛蚴释放在组织里的分泌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引起免疫物质聚集(Ⅳ型超敏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
一方面有利于隔离或限制可溶性虫卵抗原对临近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另一方面可不断破坏肝、肠组织的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肉芽肿末期会在周围形成胶原纤维,使之纤维化。
5)干线型肝纤维化(很少考):在重度日本血吸虫感染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的纤维,导致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是晚期血吸虫病肝脏的特征性病变。
6)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因其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称旅游者腹泻。
7)象皮肿:丝虫引起的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死亡成虫和微丝蚴形成肉芽肿以及活成虫产生的某些因子与宿主的体液-细胞的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局部出现增生性肉芽肿称为象皮肿,上下肢象皮肿可见于两种丝虫病,而生殖系统橡皮种仅见于班氏丝虫病。
13.虫媒间接传播中的生物性传播四选一(经卵传递式传播最常考):1)发育式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发育而没有繁殖过程。
即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无数量的增加。
例: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2)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只有繁殖而无发育。
即病原体仅有数量的增加,并无形态的变化。
例: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虫体内,鼠疫杆菌蚤找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虱体内,以及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的繁殖等。
3)发育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即病原体在其体内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数量的增加。
病原体必须在媒介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发育和繁殖过程后才能传给人。
例:疟原虫在蚊体内、杜氏利什曼原虫在白蛉体内的发育和繁殖。
4)经卵传递式传播:病原体不仅可以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产生更多的感染后代,因而具有更大的传播作用。
例:硬蜱体内的蜱媒脑炎病毒,蚊体内的日本脑炎病毒,软蜱体内的回归热疏螺旋体。
14.幼虫移行症: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称为幼虫移行症。
例:犬弓首线虫幼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移行侵犯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15.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例:贾第虫包囊是感染期,滋养体是繁殖期,包囊随污染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形成滋养体。
滋养体主要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内,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如果滋养体落入肠腔而随食物到达回肠下段或结肠腔后,就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
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
这整个过程就是生活史。
16.生殖营养周期:雌蚊从吸血到产卵的整个过程,包括雌蚊的饱吸血液、胃血消化以及卵巢的发育成熟和产出成熟的卵3个过程。
17.蠕虫:指借肌肉收缩而使身体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能寄生于人体或与医学有关的蠕虫统称为医学蠕虫。
由蠕虫寄生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
18.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个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例:溶组织内阿米巴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发育时期。
成熟的四核包囊才是感染期。
19.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但可传播寄生虫,在该种寄生虫病的流行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这些人类宿主称为“带虫者”。
例: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带包囊者,本身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粪便中不断排出包囊并传播。
20.宿主和寄生虫:受益的一方为寄生虫,受害的一方为宿主。
21.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
因此,这类寄生虫又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例:弓形虫的寄生。
22.蝇蛆病:蝇类幼虫直接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引起的疾病,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眼蝇蛆病、皮肤蝇蛆病、胃肠道蝇蛆病、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5类。
23.幼虫囊包:旋毛形线虫的肌幼虫卷曲于骨骼肌内的梭形囊包中,囊包壁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厚而外层较薄,由成肌细胞退变以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个囊包内含1~2条幼虫。
注:标红的内容为老师在几个班上课时反复着重强调的知识点,不一定代表必考,仅作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