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历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I)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喜好翰墨有如相马,初始时必有人教,教一些用笔、结体的要素。
笔画太长使之短,结体倾斜扶之正,速度快了使慢,墨汁浓了添水。
所谓教与学,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可说的部分,使双方都具有一种真实不虚的感受。
所谓学成毕业,也就是该讲的都讲了。
清人宋湘<说诗》说得好:“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竽。
是啊,拜师学艺,往往看起来这一家那一派学了不少,热闹之余盘点,还都是一些皮毛之相。
清人钱大昕讲得比较辩证:“善相马者,妙在牝牡骊黄①之外,否则团人厩吏②优为之矣。
”圉人厩吏成日饲养管理马匹,过眼之马无数,也算得上对马有知的专业人才了,可是许多年过去.还是成不了一位善于相马者。
因为他留意的只是马匹的增减、生死这一类琐事,深入不了马的内在。
长年与马打交道,处在一种没有递进的平面认识中,是马堆里的“陌生人”。
这很像一些人,把笔时日也够长了,每日勤苦,可是永远平平。
若说笔墨技巧,也合乎矩蠖,守于常道。
可就是要神采没神采,要风骨乏风骨。
此时已无人可以指教,亦无良方,缘于精神方面的不可说、不可教,只能自省、自处。
明人董其昌颇有感触:“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向牧自柬处耳。
”这种属于私有的感悟,即便公之于众,旁人听起来还是云里雾里。
古人强调“自养”,缺什么养什么。
宋人吕本中曾回顾自己:“读三苏进策涵养吾气,他日下笔,自然文字滂沛,无吝啬处。
”这一养,时日就长了,和风细雨孤云淡月,闲中稽古静处观心,缓慢中渐进。
何日养成又难以期待一一也许有一日养成,笔墨渐变:也许养术成,终其一生笔墨依旧。
每一个人的情怀、才气、悟性、灵气是何等复杂幽微,无可复制,再现,只能走一程算一程,这一点又很有一些宿命的味道了。
明人徐渭有“师心横纵”之说,因此他是“不傍门户”的,下笔不是“信手扫来”,就是“醉抹醒涂”。
师心的最大审美价值就是充分地开发了内心的能量,依靠自己的悟性,走向吏加深邃的境界。
越往后,依赖外在的引导越发减弱,那些恍兮惚惚的部分,无法言说,全然要倚仗自己内心活跃、敏感的程度去捕捉。
心可以如止水,纤微不动:亦可以如江河之奔竞,波澜自阔,浩乎沛然。
只有通过对个人内心的养护、挖掘,激活那些沉睡的部分,才可能凌空蹈虚,破坚发奇.有一些与故我不同,也与众人不同的玄妙。
只是,即便要与外人言说,亦无法言说清楚。
这和伯乐、九方皋的相马有同理之妙。
他们站在马的面前,都能得其精而忘其粗,入其内而忘其外。
有人问如何相得如此准确,二人竟不知如何说才好。
(节选自朱以撒《谈艺随笔小辑》,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学习相马还是喜好翰墨,开始时均需他人传授技法,小有所成之后则要凭借个人的领悟才能臻于佳境。
B.每个人的情怀、刁‘气、悟性、灵气非常复杂幽微,他人不能复制和再现,因此无法学好翰墨应是宿命使然。
C.艺术创作的精妙之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通过别人传授获得,要靠心灵的自省自悟才能领会把握。
D.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想象的作用,才能透过事物外在的特征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圉人厩吏虽长年与马匹打交道,但留意的只是马匹的增减、生死这一类琐事,没有深入了解马的生理、性情等,所以很难成为伯乐。
B.学习书法若只是一昧模仿他人,埋头苦练,缺乏自我感悟,即使书写合乎规范,作品也往往会缺乏神采和风骨,难以称得上佳作。
C.“养气”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贵在日积月累,长期涵养,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能达到登堂入室的创作新境地。
D.艺术创作有赖于心灵的感悟力量,艺术家要善于养护和挖掘心灵,敏锐感知,揣摩领悟,这样才能把握艺术创作的精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清人宋湘的《说诗》,意在强调学习要兼容并蓄,反对只关注一家一言,否则,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B.作者引用清人钱大昕对“圉人厩吏”相马无术的分析,生动地说明学书法不能只学外在的规矩常道.而要深入内在本质自省自悟。
C.宋人吕本中所说的“涵养吾气”,是指要认真学习文学大家的作品,汲取其中的精华,以充实学养,陶冶性情。
D.明人徐渭的“师心横纵”是指不受门派和传统技法约束,自由地抒情写意,依靠自己的悟性和灵感,一步步走向更加深邃的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4.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籍独不愧于心乎独:独自B.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何兴之暴也暴:残暴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B.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估计无法脱身,就想在部下面前打一场速战速决的仗,显示自己今天的结局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作战的过错。
B.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因为他觉得既然上天要灭自己,渡江也没有什么意义,况且自己也无脸见江东父老。
C.项羽对他的旧相识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拿千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
”就引颈自杀了。
D.项羽原本没有一尺一寸土地,趁势在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译文:[](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小题。
[中吕]山坡羊·道情(元)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8.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请问,曲中的贫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5分)9.这首曲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三)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
(2)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作为宰相他目光犀利,审时度势,克服阻力,力主改革,在《登飞来峰》中表明他这种气度和境界的句子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他的态度是,。
(II)选考题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法官【英】赫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法官问。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
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
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
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
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