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库直接支付下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docx

国库直接支付下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docx

国库直接支付下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
一、国库直接支付业务会计核算概况
(一)国库集中支付推行的背景及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XX年开始,财政部为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核算。

根据这一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组建了会计核算中心,具体办理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

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由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只设置一名报账员,负责本单位的报账工作。

20XX年各地会计核算中心改名为国库支付中心,20XX年为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各地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恢复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以前由国库支付中心代理的会计核算工作又重新交回预算单位负责。

(二)现行会计制度对国库直接支付业务会计核算相关规定的缺失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始以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

为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20XX年财政部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该办法中主要的讲了授权支付的核算办法,大致的讲述了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如工资支出、经费支出及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的会计核算办法。

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
对财政直接支付的会计核算业务也只局限于对有关科目使用的讲解,比如对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的确认核算,支出类科目的核算。

以上会计制度和暂行办法从宏观层面对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系统性、纲领性的作用,而忽略了基层预算单位的一些实际核算需求。

比如对直接支付方式下的财政指标的核算、非税收入以预算经费形式返还、往来业务的支付核算、退单退款业务的核算等,没有明确其核算方法。

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清晰性、重要性和相关性无法得到体现。

二、国库直接支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会计报表不能直观的反映财政预算指标下达情况在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指标的核算是根据收到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来进行核算。

即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

科目“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在这里反映了单位本期及累计下拨的财政预算经费。

通过资产负债表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余额单位可以了解当前可用的财政预算指标及可用额度。

而在直接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只能在有实际支出业务时,才能确定收入额,即“列收列支”,借记“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

科目“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在这里只反映了单位当期及累计已使用的财政预算经费。

要想了解本单位财政预算经费拨付情况,只能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简称支付大平台)中的“用款计划查询”和“单位指标查询”功能中去了解,不能通过资产负债表或相关账表直观的了解到。

这就造成多年来单位对这一情况的诟病。


20XX年新的政F会计制度即将开始实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增设一个科目,叫“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下设两个明细科目“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结余额度”用以核算财政直接支付指标,使预算单位能从相关账表上直观的了解本单位的财政预算经费拨付使用情况。

具体核算有以下几点。

1.收到“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为本年预算经费指标时:借: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补助)收入为上年结余预算指标时:借: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2.用预算经费支付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结余额度3.年终额度有结余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通过细分核算预算单位财政指标,预算单位就能直接清楚的知道本单位当年预算指标的下拨、使用、结余情况及上年结余指标使用情况。

再也不用担心单位预算经费到位不到位,会不会在支付大平台中无端消失了。

(二)全预算模式下分成的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在实行全预算模式之前,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库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贷: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财政按一定比例返还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科目余额可以知道财政应返的非税收入余额,“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科目反映了单位当期及累计收缴的非税收入额。

预算单位通过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账表可以清楚的知道单位本期或累计上缴的
收入及财政按比例已返还的收入额。

而在全预算模式下,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入库后,财政部门按一定比例返时是以预算内经费直接下达计划指标到支付大平台中,不再以银行存款形式下拨。

单位在收到非税收入返还时不再经过“银行存款”这个科目来核算。

“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科目也不再用来核算单位预算外收入。

单位在使用返还的非税收入预算指标时,预算单位也是按“列收列支”来核算。

因此,在上缴非税收入时,预算单位无法通过合适的科目来反映单位的这个经济事项。

对此,预算单位只有将非税发票装订,做备查账,每月与财政非税部门对账,年底再到财政部门相关科室去核对本年预算外收入指标的拨付情况。

非税收入这个经济事项就脱离单位财务管理核算范围,生成的单位报表也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

同时,非税票据单独装订保管增加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存在票据遗失的风险。

因此,建议可在前面增设的科目“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下再增设一个明细科目“财政预算外拨款额度”;在“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预算内收入”和“非税返还收入”。

单位在直接上缴国库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

财政部门按比例返还收入直接以指标的形式下达到大平台时,预算单位应根据单位预算外收入申请单或相关的政F抄告单,结合“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做上述相反分录。

年度终了,“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科目余额反映财政部门是否按比例拨付到位。

拨付到位后的科目余额即为财政不应返还的部分,预算单位应据此做相反的分录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