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式微

式微

式微
《诗经·邶风》
绵阳民族初级中学 杨淑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约500 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 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 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释义:
①式微:式,语气助词。微,昏暗。式微,即天 黑了。
②微:(如果)不是。
③胡:何,为什么
④中露:即露中,在露水。 ⑤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 ⑤ 们。躬,身体
把握诗意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主旨
“饥者歌其食,劳者 歌其事”
劳役者的悲歌
本诗通过日落天黑,还在露水泥浆中辛 苦劳作不得归的咏叹,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艺术特色
1.赋比兴的运用:诗从天色已晚,却不得 归作为切入点,抓住这一瞬间的感触,一 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2.重章叠句:文字简约,以设问强化语言 效果,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 质朴率真的情感。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 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风”: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 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又分为“大雅”
和“小雅”。 “颂”: 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
歌辞。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式微
《诗பைடு நூலகம்· 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拓展
阅读《秦风·无衣》,理解把握本诗的表现手法以及 思想情感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