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教案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教案2

交流展示生成 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 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板书设计】
复备栏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 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
教学难点:
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
教学媒体:
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创设情景】: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示歌词。
提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
过渡: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我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 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课题
1.7.1家的意味
复备人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 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 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 家是心灵的港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