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水质的选择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
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
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我国人民对沏茶用水一向很讲究。
泉水甘洌,质清味美,用泉水泡茶,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这是因为,泉水涌出地面之前为地下水,汩汩清泉经过地层沙粒的层层过滤,清澈如镜;涂涂泉水沿溪涧流淌时,裸露在地面上,吸收了空气中足量的氧气;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具有矿泉水的营养成分。
饮茶的用水以泉水为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论述。
陆羽在《茶经》中层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明代《茶笺》一书认为:“山泉为上,江水次之,如用井水,必取多波者为佳(即深井)。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泉的踪迹。
据估计,全国泉眼的总数,共有十几万之多。
其中以水质好、水质大等原因而著称于世的所谓“名泉”也有上百处。
我国的五大名泉:江苏镇江的冷泉、无锡惠山的惠山泉、苏州虎丘的观音泉和杭州的虎跑泉,都是沏茶的优质泉水。
游过西湖的人,都爱到西湖虎跑泉去享受一下龙井茶的美味。
虎跑泉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虎跑山虎跑寺中,坐落在滴翠崖前。
传说唐代元和年间,性空和尚来到杭州,见到此处风景优美秀丽,便想在此处建座寺庙,可是却苦于缺少水源。
后来承仙人托梦:“南岳有个童子泉,当遣二虎前来。
”一日,果然跑来两纸老虎,刨地为泉.惠山泉原名漪澜泉,又名惠泉,在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寄畅园内,为唐代大历末年无锡令敬澄开凿。
在西域僧惠照曾在附近居住,故山名惠山,泉叫惠山泉。
泉池旁的大三石上,镌刻着“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由元代书法家赵孟府书写的,至今历历在目。
人们如此喜爱惠泉水,是因为惠山泉的水质特好。
这是由于当地层多乌桐砂岩,地下水从地层中涌出地面时,水中杂质已在砂岩中滤去。
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特别爱饮惠泉水,曾派人用坛封装,驰马传送,从镇江运到陕西,全程几千里。
唐代诗人皮日休,用杨贵妃骚递荔枝的故事,做诗相讥,诗曰:“丞相常思煮苟茗时,群侯催发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陆羽和刘伯当评观音泉为“第三泉”。
观音泉在苏州虎丘三石观音殿后,泉水甘洌,质清味美。
泉井所在的小院,花艳竹翠绿,清幽雅静。
小院圆门之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为虎丘胜景之一。
宋代诗人曾巩有诗,称赞趵突泉水味美。
诗曰:“滋荣冬茹常早,润泽春荣味更真。
”趵突泉在济南旧城西南角。
泉的西南侧有一玲珑精巧的小亭,名曰:“观澜亭”。
旧时凭栏俯视,可见泉水怒涌,蔚为壮观。
中冷泉、惠山泉、观音泉、虎跑泉和趵突泉,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称为我国五大名泉。
对于“天下第一泉”,古人各有己见,并未取得一致。
除镇江中冷泉为天下第一泉外,还有庐山谷帘泉、北京的玉泉。
谷帘泉在庐山汉阳峰康王谷中。
张又新《煮茶水记》一书认为谷帘泉为第一。
宋《谷帘泉序》中,认为该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
”玉泉在北京郊玉泉山上,泉水出自山间石隙,艳阳光照,水卷银花,宛如玉虹,因此有“玉泉垂虹”之称。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特制一个小银斗,根据水的轻重,评比全国名泉。
结果以北京玉泉为第一,镇江中冷泉、无锡的惠泉、杭州的虎跑泉次之。
但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则不宜用于泡茶。
泉水泡茶最佳,江河水又何尝不美。
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曾赞赏江水煮茶,诗曰:“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宋代杨万里写有“舟泊吴江”一诗:“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休妨且泊家,汲吸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
”这首诗描写了船家用江水泡茶的乐趣。
江河之水,近市镇宜受污染,最好到远离市镇的地方汲取净水。
古入深知此理,“远于
竹里试银芽”,即是这一写照。
为什么江河可以自净?这是因为,污物流进江河后,首先被稀释;大的颗粒逐渐沉淀到水底;水中溶解氧进行氧化,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水中的重碳酸盐变成碳酸盐沉淀,逐渐使水质变软;阳光的照射和水温的变化又能杀死部分细菌。
这样经过稀释、沉淀、氧化、软化等作用,江河水就能净化。
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写道:“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
”这还出自于实践呢!有一次,许次纤横渡黄河,想煮水泡茶,看到河水混浊不堪,犹豫不决。
船夫见其状,以明矾沉淀之。
煮沸沏茶,清而又甜,感到不比惠泉的水差,别有一番风味,因而得出上面的结论。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
井水也可泡茶,有些井水的水质还很好。
赞扬井水的诗句也不少,如陆游的一句诗:“村女卖秋茶,怀茶就井煎”;元代洪希文的诗句:“莆中苦茶出土产,乡味汲井水煎”。
井水是地下水,是经过地层过滤的水。
地层是由透水层的耐水层交替组成的。
第一层耐水层以上的地下水称浅层地下水,深度约为1~15米,凿井取水容易,但易被地面污物所污染。
第一层耐水层以下的地下水,统称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被污染的机会少,再加过滤的距离长,水质洁净,透明无色。
井水在地层流动中溶解的物质较多,硬度较大,一般属硬水。
井水不见天日,与空气接触少,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也少,泡茶不够鲜爽。
有些井水含盐量高,不宜用于泡茶。
因此,陆羽说井水泡茶为下。
池塘水,水量少而不流动,污染后难以自净,水质往往较坏,泡茶最差。
河水、湖水到了自来水厂,经人工净化、消毒处理后,就变成了清洁的自来水。
城市自来水的水质标准,凡达到卫生部关于饮用水卫生规程的规定,适于泡茶。
但有时用过量氯化物消毒,带有气味,也会影响茶汤品质。
为了消除这股异味,可以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过夜,让氯化气自然逸失,或延长煮沸时间,以驱散氯气。
至于天落水,一般较洁净。
因降水本是天然的蒸馏水。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
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冽,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沙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晶莹的白雪,融化成水用来泡茶,古人早有尝试。
“细写茶经煮香雪”, “夜扫寒英煮绿尘”,还有李虚已一句诗:“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都是生动的写照。
看过《红楼梦》的人,总还记得“贾宝玉品茶拢翠庵”那一回吧。
贾母带了刘姥姥等人至拢翠庵,要妙玉拿好茶来饮。
妙玉用旧年镯的雪水,泡了一杯“老君眉”给贾母。
随后妙玉拉宝钗、黛玉进了耳房,宝玉悄悄跟了来。
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水泡茶给他们饮,“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
”以上介绍了水的种类与茶汤品质的关系,下面再来谈谈水的硬度与茶汤的关系。
水的硬度大小,与茶汤品质密切相关。
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 值,茶汤色泽对PH 值高低很敏感。
当PH 值大于5时,汤色就会加深。
当茶汤PH 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
因PH 值增高,产生不可逆自动氧化,会形成大量的茶红素盐,而使汤色发暗,以致失去茶汤的鲜爽度。
一般来说,不管何种茶叶,均应选择软水泡茶。
水的硬度不同,则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不相同。
软水含其他溶解物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从而使茶味浓厚;硬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和矿物质性大,茶叶有效成分溶解度低。
如果水中铁质含量过高,会使汤色发暗,滋味变淡;铅的含量达0.2PPM 时,便产生苦味;镁的含量若超过ZPPM 时,茶汤变淡;钙的含量超过ZPPM 时,茶汤滋味变涩,若达到4PPM 时,滋味发苦。
如何使硬水“软化”?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水煮沸。
用钢精锅煮开水,锅底锅边上都有白色沉淀物,就是沉淀下来的碳酸盐。
一升水含有碳酸钙1毫克时称为硬度1度。
一般来
讲,硬度在0~10度为软水,10度以上统称为硬水。
通常饮用水的总硬度不得超过26度。
地下水由于溶解的钙盐、镁盐较多,一般硬度较大。
但也有例外。
前面提到的虎跑泉等泉水,从难溶的石英砂岩或花岗岩中渗透出来,溶解的钙镁盐少,水的硬度就低,是软水。
一般泉水、溪水、江湖水,多为“暂时性硬水”,煮沸后,硬度基本消失,与天然软水泡茶没有多大差别。
雨雪水是软水。
蒸馏水无疑也是软水,泡茶很好,但成本高,日常生活难以应用。
总之,泡茶用水,以非盐碱地区的山麓溪水、泉水最好,雨雪水次之,清洁的江河湖水与净化的自来水也可,盐碱地区的地表水和平原地区的池塘水最差。
泡茶用水可以有多种,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酸度近中性。
2.水的硬度低于25度。
3.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4.透明度好,无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