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造价研
究
众所周知,对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而言,其普遍面临着施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与地质环境不稳定等情况;加之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本身就需面临着填沟、打洞与切坡等作业,而这些都将对施工地的地质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甚至加剧当地的地质灾害,进而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拖延工期,严重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后期投入运行。
种种这些,都致使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初步设计造成将同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造价出现较大差异。
同时,与平原区域高速公路工程相比较,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因其施工地形的复杂性与地质、水文、生态等环境的特殊性,均导致其工程造价要更高,且主要集中在施工建设中对不良地质处理与构造物处理费用上。
为此,在展开对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造价设计工作时,必然需从多方面因素与工程建设特殊性入手,对其造价指标加以明确,进而实现对其造价的有效控制。
1.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造价特点分析
以山区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造价为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形、地质环境同非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相比要复杂的多,不仅山高坡陡,岩体风化情况严重,而且部分地区还可能分布着花岗岩强风化层与遇水极易出现崩
解的特殊底层,整个山体稳定性差,极易出现各类诸如泥石流、塌方等不良地质灾害[2]。
为此,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其路基与防护工程的数量加以重点考虑,而由此产生的各类工料消耗,则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路基工程的造价;
(2)就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而言,其有着施工难度较大与施工组织设计特殊的特点,故其工程造价还需从将施工难度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考虑进去。
如在进行土石方单价定额编制的时候,较少考虑到山区高填深挖与高陡斜坡路段中施工机械作业难度大、材料运输难度与人工作业大等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可行性。
为此,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管管理的时候,还需将施工机械进场、施工便道设计与土质台阶开挖等作业的施工费考虑进去,以此来确保造价的合理性;
(3)极易受工程弃方费用影响。
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工程弃方处理是其一个重难点,若对弃土进行有效处理,将能明显降低工程的造价。
如对弃方场地进行合理选择,以免由于弃方加载而造成大滑坡问题,就是一个由于弃方区域未安设在地址良好区域而造成大量工程处理费用的产生。
为此,在工程实际施工建设中,合理应用弃方,如将其用于表层耕作土或当地河滩造地,就可对当地农田改造提供条件;而若将其用于中央分隔带与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中,则能大大减少工程的建设费用,进而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4)极易受设计变更情况影响。
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作业中,土方石量的大幅度增加与基处理方式的变动等,均将直接影响着路基工
程的造价,并使之明显超出原有造价。
以广东某一高速公路为例,其路线长约68.192km,在其路基工程的初步设计中,造价为55860.82万元,而在实际建设中其费用却达63046.82万元,直接增加了多大7186.00万元的投资,超出了原有设计造价的12.86%。
可见,在工程实施中,设计变更对建设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
2.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2.1工程造价指标的统计与构建
2.1.1统计定性分析工程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如今,伴随造价资料的日渐增多,设计人员就可充分借助这些已有的统计资料来对具体工程的造价分析指标加以编制,进而借助这些造价分析指标就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来对工程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等各类造价指标的合理性,继而寻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造价控制措施[3]。
故可以说,造价统计指标与造价分析指标数据库的形成,并有效借助计算机辅助作业,成为了今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主要方向。
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各工程项目中形成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与造价统计、分析指标,可很好的归纳出相同类型,甚至不同类型的项目同统计、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并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工程数量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作为造价数据库中的重点内容,对工程造价管理中,必须对其指标的合理、超标与严重超标范围加以明确,从而为造价人员合理造价提供依据。
2.1.2明确工程定额与计价规则在工程造价指标体系中,工程定额与计价规则为两个基础性的指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