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2009-1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出题:周美良审题:周杭尔说明:本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必修一学分考试,计100分,实际得分计入必修1学分成绩;第二部分为必修2所学章节,计20分。

两者得分经折算计入期末成绩。

第一部分:必修一学分考试(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都不给分,计60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比太阳系低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地月系D. 总星系2.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差异性3.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的主要标志是:()A. 日珥B. 耀斑C. 太阳风D. 黑子4. 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地球表面有昼夜之分B. 四季更替C. 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 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洒满阳光时,位于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2010年1月17日北京时间零时十二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完成第5题:5.下列城市应在1月17日l时观看电视直播发射的是:()A.莫斯科(东3区) B.东京(东9区)C.纽约(西5区) D.伦敦(中时区)6.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7.我国古籍描述植物与环境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薤,其下有金”之说。

据此说明影响生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是:()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水源8.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45°NB. 10°SC. 72°ND. 89°S9.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º26´N)时,北京(40º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A. 63º26´B. 50ºC. 73º26´D. 26º34´10.我国北方从东到西植被种群分布,出现如下变化:东北是兴安落叶松,内蒙古是针茅草,新疆是骆驼刺。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热量B. 水分C. 土壤D. 光照读图,若此图为北半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完成11题:11.甲地的时间为:()A.3时 B.9时图1 C.12时D.15时12.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B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C .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D .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13.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何高度对流层的气温都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 .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递增--递减--递增C .对流层的厚度会因时因地变化D .高层大气离我们较远,所以与人类生活没有关系14.关于图2中大气的热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15.图3中箭头a 表示:(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风向 C .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1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 .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17.图4为等压面图,虚线为海拔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A. ①高于③B. ①高于④C .②低于①D .④高于③18.图5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大气运动简图,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 19.关于全球气压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低压形成于1月的亚欧大陆图4 图2图5B .当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时,东亚盛行东南风C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气压带风带基本成带状分布D .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20.图6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A .天气系统③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B .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C .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天气D .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21.塔里木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 )A .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B .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肥美的地区C .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D .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22.图7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

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2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 )A .气温成上升趋势B .气温降低C .气温无变化D .气温忽高忽低 24.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B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C .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D .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25.下列各组自然灾害,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滑坡、泥石流B .水土流失、伏旱C .环境污染、森林火灾D .火山爆发、台风 2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 .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冰川面积扩大图7627.欧洲、北美和中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这三个区域多酸雨的共同条件是:( ) A .工业发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大 B .地形平坦 C .降水较少D .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图8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m 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9.此时,m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 两地都晴 B.mn 两地都有雨 C.m 地有雨,n 地晴 D.m 地晴,n 地有雨30.图9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31.根据地理概念的相关特征,下列四种地理名称排序合理的一组是:( ) 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8.5度,西经72.5度,震源深度10公里。

读图10,回答32~33题:32.这次地震属于:( )A .人为地震B .深源地震C .火山地震D .构造地震 33.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A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消亡边界B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地震发生地 图9图11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完成34题。

34.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 .地下水补给B .雨水补给C .冰雪融水补给D .湖水补给35.我国自海南岛至漠河的自然带分布现象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地的干湿度变化B .水分热量的纬度变化C .海拔高度的变化D .距海远近的变化36.下列各洋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是:( ) A .拉布拉多寒流 B .北大西洋暖流C .墨西哥湾暖流D .加那里寒流37.图12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B .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C .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D .①北半球寒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38.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①地形 ②交通 ③气候 ④经济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9.黄河中游山西、陕西境内沟壑纵横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搬运 D.流水沉积40.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13中即是其中之一。

你认为形成“末日旅游”的原因可能是:( ) A .厄尔尼诺 B .生态失衡C .全球变暖D .臭氧层破坏图11 图12二、综合题(共40分)41.读图14,回答下列各题:(8分)(1)甲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EF 能正确表示太阳位置的是__________,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___点,此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_____。

(4分)(2)乙图中如果GH 表示晨线,则H 点_________时日出,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2.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5,回答(8分) (1)自然带从B 至D 至E 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的 。

主要影响因素是 。

(4分) (2)自然带从D 至A 至C 的更替现象体现了自然带分布规律的 。

主要影响因素 。

(4分) 43.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瞩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A 、比重最多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比重最少的气体名称__________;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4 图15 B C D E A材料二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图16)(2)根据材料二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说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及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

(6分)A 、曲线①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

B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