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地理试卷本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
(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
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C.罗马气候炎热干燥D.我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夜现象2.这一天,有关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达一年中最大值B.最大值出现在北回归线C.赤道地区为90°D.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北京3.此时,北京时间是A.15时20分B.12时20分C.18时20分D.8时20分图2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A.太行山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秦岭5.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读图3,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6~7题。
6.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差异B.海陆分布C.地势高低D.环流形势7.③地气温可能为A.16℃B.17℃C.19℃D.18℃读图4:法国的高速铁路图和海上巨型油轮图, 图2图3完成8~9题。
8.这两幅图能够说明A.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B.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无污染化方向发展C.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安全化方向发展D.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9.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②提高运输成本③保证货物的安全性④降低货物的通过能力⑤减少运输工具的装载量⑥实现了装卸作业的机械化A .①②③ B. ②③⑥C. ①③⑥D. ③④⑤读图5“澳大利亚乳畜业分布图(阴影部分)”,完成10~11题。
10.影响澳大利亚乳畜业的形成因素主要是A .饲料和交通因素 B.市场因素和交通因素C.饲料和市场因素D.交通因素和原料因素11.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原因是A.牛奶不便于长途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B.牛奶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C.消费市场人口多,可缓解挤奶所需要的劳动力短缺问题D.牛奶易变质且贮藏技术要求高,宜靠近城市高等教育发达区图6为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变化图。
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北京时间和太阳高度,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地位于A .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D.准噶尔盆地1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这一天大气热量亏损时间比热量盈余时间短图4图5 图6B.乙时刻到甲时刻大气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下降C.甲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大气辐射最强D.乙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逆温层可能最厚图7为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某区域示意图,分析斜线所示地区。
完成14~15题。
14.该地区的地形名称是A .冲积扇 B.冲积平原C.河谷平原D.三角洲15.所示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A.干旱B.洪水C.土地盐碱化D.沙尘暴图8为世界能源使用量变化图。
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不可再生能源。
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排前三位的国家是德国、丹麦和美国,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A .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C .风能、煤炭 D.水能、煤炭17.在我国,甲能源的丰富区主要分布在A .江南丘陵 B.内蒙古高原C.横断山区D.长江三峡 地区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A 5408.8 1.6 47.4 51 40627B 11674.4 8.8 50.2 41 14908C 4340.9 19.5 40 40.5 6565D 1180 23.8 40.2 36 3140B.4地中B 地国内生产总值最大,说明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4地中A 地城市化水平最高D.4地中C 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D 地大,说明人口数量比D 地少19.读图9,甲、乙、丙代表3省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图中a 、b 、c 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 图8A .甲第一产业产值比乙第一产业产值大B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3省中乙最小C .丙第二产业在3省中最发达D .甲、乙、丙3省可能是陕西、西藏、江苏某山区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野外考察。
该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测物体的日影的长度和方位(如图10,用北京时间)及北极星的仰角来确定当地的位置(如图11),同时,发现某山南北两翼的山麓地带沉积岩质地较疏松,而山顶同类沉积岩则较坚硬,但时间上山麓岩石早于山顶。
在山麓地带沿河谷底部采集沉积岩样本,发现从西北向东南,沉积物依次以粉沙、砂、砾石为主。
据此回答20~22题。
20.该地的经纬度位置是A .115°E ,27°N B.125°E ,63°N C.115°E,63°N D.125°E,27°N21.该山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块状山地22.山麓河流的流向是A.流向东南B.流向西北C.流向东北D.流向西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56分)图10 图11 图9二、综合题(共4小题,56分)23.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14分)资料1:“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年吸纳外来民工500万人以上。
东莞从2003年开始遭遇缺工问题,据统计,2004年全市缺工至少20万人。
2005年据政府调查,缺工的确切数字应该是30万左右。
严重缺工的有电子、玩具、制衣、电脑、制鞋等行业。
资料2:2007年11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莅临东莞调研时,为东莞指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中,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东莞民营资本在服务业中占据80﹪,引导它们进入装备制造业是一个课题。
”资料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发布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规划》中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⑴“珠三角”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受冲击最大的工业类型是。
(2分)⑵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填正确项字母)(3分)A.进行产业转移,近几年内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地区B.推动产业调整,增加技术型产业和重工业的比重C.推行积极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对外来人口的依赖D.改善用工环境,工作待遇在现有工资水平上翻两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E.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用机器替代人力,可以缓解对劳动力需求的压力F.制定行政法规,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3)下列关于“珠三角”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说法,合理的是(填正确项字母)(2分)A.“珠三角”地区劳动力丰富,适宜发展装备制造业B.“珠三角”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应重点发展兵器制造业,巩固国防安全C.发展装备制造业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D.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增强竞争力E.装备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F.装备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4)分析东北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区位条件。
(3分)(5)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区位条件。
(4分)2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1:2007年6月25日是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图12是“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图中阴影区为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
材料2:我国粮食生产地11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图13)材料3:2007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的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度净减少了30.68万公顷,距离1.2亿公顷的红线又进了一步,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时 间 2003年 2007年播种总面积 5193.1 4815.4其 中 粮食作物3128.6 2386.5油料作物353.5 318糖料作物163.5 474.6蔬菜作物1123.8 1211.8⑴材料1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4分)图12 图13⑵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
(2分)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双项选择填空)(2分)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⑶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材料3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亿公顷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分)⑷结合材料4,简述广东省2007年较2003年4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25.阅读图14和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2007年初夏,太湖地区连日高温少雨。
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
5月29日上午,太湖无锡流域蓝藻突然爆发,并迅速失去控制。
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浓浓腥臭味的水进入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
蓝藻暴发的主要区域如图所示。
材料二:蓝藻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叶状植物,没有明显的根、茎、叶,结构简单,种类达27000多种,喜高温(20℃以上)、强光照、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水体。
⑴为了向无锡市民汇报每日蓝藻暴发区域的具体位置,无锡市气象局主要应用什么手段?(2分)()A.GIS B.GPSC.RSD.GIS、GPS、RS⑵蓝藻爆发区域主要位于太湖的北部和东北部,主要原因有(双项选择)(2分)()A.排放入北部和东北部湖区的工业废水B.和生活污水量大C.北部和东北部湖区多港湾,水体流动D.性差,湖水自净能力弱图14E.北部和东北部湖区纬度高,降水量小F.长江水污染对北部湖区影响较大⑶今年的蓝藻与往年比较,呈现爆发早、规模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