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砭石

关于砭石

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砭术为五种医疗手段(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之首,乃“针灸疗法之母,刮痧点穴之祖”。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他砭针共用,救活被认为暴死的虢国太子,成语“起死回生”,“针砭时弊”就来源于此. 孙思邈被尊封为“药王”,他曾为老虎医过腿骨骨折,为青龙治过病牙,所以现在陕西药王庙内供奉的依然是药王左针龙,右砭虎的塑像。

这些只是古文献的部分记载。

而且现代科技检测还表明:(1)薄片显微镜观测:砭石具有微晶结构,晶体粒度小于0.03mm,质地细腻,与人体摩擦可使人感到异常舒适,具有护肤美容,减少皱纹的作用。

(2)声发射检测:砭石与人体摩擦产生大量的超声波脉冲,超声波脉冲频率在20khz-2000khz 之间,脉冲3698次,现代研究表明,超声波具有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抑制癌细胞生长,缓解痛经和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的作用。

(3)红外辐射波普测定:砭石具有丰富的远红外能量,其峰值波宽为8-16mm,比现代技术生产的远红外保健仪(6--14)的还长;砭石作用于人体有增温效应,适用于中医的痹症的治疗。

(4)微量元素检测:砭石含有四十多种微量元素。

不但如此,而且我国的中医研究院,中医药大学在研究和推广,像北京的307医院,西苑医院等都在用于临床,世界各国也陆续在开展,像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相继成立了砭石研究会。

砭石及砭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美容、保健等方面。

砭石热疗的治疗范围砭石主要以热效应治病取效,“寒者热之”。

所以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中,凡是表现为中医学所确认的寒性病症,无论属“阴盛则寒”的实寒证或“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均可选用。

从我们的实践观察中发现本法对:感冒,荨麻疹,无汗症,急性肾炎初期水肿,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缓解寒性腕腹痛,缓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所致疼痛症状,缓解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异常症状,降压,降糖,降脂,女子闭经痛经,体表肿块(如粉瘤脂肪瘤等)及体表恶性肿块等,均有较好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国际、国内研究与发展1933年第一部阐述砭石的理论的专著《砭经》问世。

1978年在山东青州出土的战国墓“砭磬”是古代磨制砭具的佳石。

1997年中国中医药报公布了“发掘中国古老的砭石疗法”后,引起国内外中医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率先派考察团访华,并成立了日本砭术学会。

1999年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石疗法委员会成立。

2001年香港国际中医砭石学会成立。

2002年“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资助;2004年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已顺利通过验收。

2006年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成立。

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砭石学会并多次组团到北京学习研讨。

砭石的发现,让“砭术‘这一古老的中医瑰宝重新绽放出了异彩。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产生了当代医学无法治疗的现代文明病,如疲劳综合症、电脑综合症和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等,但这些现代病却在中国最古老的砭石疗法治疗下得以痊愈。

同时,砭石疗法也被推广到了美国、加拿大、欧洲等世界许多国家。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上百家医院、诊所开设了砭石门诊。

在砭石对人体作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中,证实砭石可使人体局部升温,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等六大功效。

近年已通过20期砭石疗法培训班培训学员227名,其中有海外学员47名,砭石疗法已辐射到海外。

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明确,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强劲的有力保障。

在国际合作方面,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我国政府签订了协议,砭石砭术在国际交往当中仍然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针灸在国际上仍然处于领先的地位。

国内国际的形势,对针灸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也是很好的机遇。

当代砭石疗法建筑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改善亚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的内、外、妇科等疾病,特别是砭石热疗对肿瘤的治疗方面均取得明显疗效。

它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方法简便易行等特点,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疗法”。

砭石疗法已经走向国际,在人类认识到西医、西药的局限性以及诸多弊端后,砭石疗法的再现,再一次证明了东方自然医学的神奇。

砭石热疗的保健范围身体虚弱但无明确疾病,想要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者;长期处于形体疲劳,精神紧张,急需舒缓身心休闲放松者;想要祛痘消斑美容减肥瘦身美体者,均可选用。

现代科学测试国家三大部委六个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北京中医研究学院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的多项测试,结果如下:1、超声波测定磨擦或敲击此石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

有一种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可以产生超声波并循经而行;检测出砭石的超声波次数为3698次∕秒,超声波频率为20kHz~2000kHz,可以有效的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的作用。

2、红外辐射波谱测定砭石具有丰富的远红外能量,其峰值波宽为8—16mm,比一般材料的要长,称极远红外,可以增加细胞活性,加速分子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可以使人体升温,适合治疗中医的痹证。

3、放射性测定放射性物质含量分析:石的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内照射指数为0.043,外照射指数为0.044,分别是国家标准GB 6566-2001规定限量的1/23和1/30。

有害物质含量(单位:微克/克)铅(Pb)为1.25、镉(Cd)为0(未检出)、铬(Cr)为3.65、汞(Hg)为0.01、砷(As)为0.2,远远低于国家标准GB 7916-1987和GB 18584-2001规定的限量。

所以砭石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可以放心使用的保健养生产品。

4、颗粒细度测定砭石是一种方解微晶石,颗粒细度为小于0.03mm,按摩人体可以使人体感到舒服,敲击此石,可发出金属的声音。

5、微量元素测定砭石含有四十多种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人体有非常重要德意义:像缺硌的标志症状是糖耐量异常,最终大部分人会患糖尿病,而硌的功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活性来改善糖耐量;人体内的锰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它对类脂化合物代谢影响很大,缺少的话可以引起腹腔内脂肪的储存,缺锰还能降低细胞的免疫力,缺锰可使精子减少,影响性欲等;锌对体内免疫力功能影响最为明显,所以缺锌可以使免疫力下降,同时它能促进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和增强眼睛的视觉功能,锌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育,可改善味觉和促进食欲. 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6、微循环测定砭石接触人体表皮,在“微循环检测仪”监视器的屏幕上,可清楚看到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中迅速加快的血液流动状态。

7、调节血脂测定饮用砭石浸泡水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高脂血症作用。

8、按摩渗透疗效测定用砭石(砧、或尺最明显)叩、拍人体有明显的针刺感(无形针)。

石疗不会因为每个技师手法的差异而使保健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它能深入皮下、与人体细胞分子形成共振,能达到许多传统手法所达不到的效果。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用红外遥感检测技术进行了砭石影响人体温度的实验,检测开始后,用红外热像仪观测受试者的面部和手部的红外热像,测得长达5分钟以上的时间内受试人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稳定不变,然后将砭石移近受检部位,该部位开始出现增温现象,约半小时后增温达最高值,增温幅值一般在0.5~2℃。

为排除人的心理因素在实验过程中的影响。

对砭石的感应增温现象的机理目前还不能做出解释,但检测结果证实了砭石的这一特殊生物物理效应的客观存在。

砭石具有极宽的红外辐射频带。

岩石的红外辐射峰值一般处于中-远红外波长8-11μm之间,当波长超过12μm时,单位波长、单位立体角的辐射能量密度已明显低于辐射峰值。

而砭石的红外波谱显示其波长达14.5μm(现有最先进的红外波谱仪的测量极限)时,其辐射能量密度仍保持与峰值相近而无下降,其波谱向远红外方向上至少能扩展到16μm以上。

这说明砭石的远红外辐射能力极佳。

现已证实,宽频带的远红外辐射对人体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砭石的特殊性质并不止于此,有关其生物物理性质的科研仍在继续。

正是基于砭石有这些独特的生物物理效应,使它成为发展现代砭石疗法的最佳工具选择。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进行了感应增温的动物实验研究。

实验对象是麻醉的小猪,用多点测温计测量小猪躯体多处体温,待其稳定后将砭石固定在一个温度测定点附近,发现这一点温度逐渐增高而其它测点温度保持不变。

约1小时后增温达到最高值,增温幅值为1℃左右,结果与人体实验的结果一致。

目前医院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研究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朝阳医院、中关村医院、仁和医院等医院开设了砭石门诊。

改变了中医院无砭石门诊的状况。

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了砭术室,门诊量在全院名列前茅,并探索出砭石的脊柱疗法;北京中关村医院针灸科运用砭石疗法治疗糖尿病;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运用电热砭石仪和新型砭具对骨关节炎等进行治疗;已有23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55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砭石疗法。

实践表明,砭石疗法既可以进入临床,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较为突出的疗效。

同时在保健方面,砭石以其绿色安全、痛苦小、操作简便等特点深受百姓欢迎,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保健佳品。

古代文献记载《黄帝内经》中记载:砭是针灸、推拿、以及按摩的前身,为五大医术之首,“砭”位列首位。

是针灸之母,刮痧点穴之祖,是中华民族古老中医术之瑰宝。

在我国古代这种石头制品都被作为皇家祭祀的圣物,流传于民间作为镇宅之宝,可见砭石的珍贵性。

《山海经》中记载:“医源于砭”,说明古代医术都是由砭术发展来的。

《尚书》中记载:砭石是历史上被最早记录的岩石。

《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用“砭术”救活了虢国太子的故事:扁鹊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

是非常著名的砭石临床案例。

当时的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制作形状各异的砭石用具,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砭石疗法曾经盛行一时。

因为代表人物扁鹊的原因,“砭石”又名“扁鹊石”。

当时的名医扁鹊,是使用砭石疗法的高手。

“针砭时弊,起死回生”的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路问》中记载:“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

”《史记》中记载:“砭术”早已经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存在。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

东汉时期“药王”孙思邈曾用砭石治疗“老虎前腿骨折,为青龙拔出病牙”,现如今陕西药王庙里还供奉着“左针龙,右砭虎”的塑像。

砭石繁荣于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

东汉以后曾沉寂了2000多年,目前流传于民间的只有刮痧、拔罐为大家所熟知。

“砭术”沉寂的主要原因正如东汉学者服虔所说“季世复无佳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