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寡头垄断理论

第十三章 寡头垄断理论

第十三章寡头垄断理论第一节寡头垄断基础理论一、寡头垄断形成原因和分类(一)形成原因1. 生产必须有相当大的规模,才能达到最大利润;2. 行业中几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要素供给;3. 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二)主要分类1. 按产品特征分(1)纯粹寡头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是指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的厂商。

(2)差别寡头差别寡头(differentiated oligopoly),是指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别的厂商。

2. 按厂商行为分(1)独立寡头独立寡头(alone oligopoly),是指彼此独立行动的厂商。

(2)勾结寡头勾结寡头(collusive oligopoly),是指彼此勾结行动的厂商。

二、寡头垄断的特殊性(一)厂商相互依存寡头垄断的各个厂商,对市场供求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各个厂商的决策,既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和市场需求,又考虑其它厂商的反应和制约。

每个厂商,都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也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price searcher)。

(二)价格相对稳定寡头垄断市场,无论产品是否有差别,一旦价格确定便很少变动。

因为寡头垄断的厂商较少,且各个厂商都有相当的实力,厂商之间进行价格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

寡头垄断厂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一般都是进行非价格竞争。

(三)行为结果不定寡头垄断的厂商数量、竞争方式、相互关系、产品性质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求曲线是不确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也没有确定的解。

经济学家,只能从某些特定的假设出发,寻求一些推测(conjecture)的答案。

第二节独立寡头垄断理论一、古诺模型 (一)假设1. 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2. 生产同一种同质商品;3. 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成本为零;4. 两个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并且两个厂商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完备的信息;5. 市场变化仅指产销量变化,销售价格相同;6. 每个厂商在选择产销量时,都以对方产销量不变为前提。

(二)古诺模型 1. 文字描述 古诺模型(Gournot model ),也称双头模型(duopoly model ),是指在假设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双方,根据MR = MC = 0规律,使得各自的产销量为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的均衡状态。

2. 几何表达(图13-1) P Qa PP P1 2 1 (a ) (b )图13-1 古诺模型3. 方程式表述Ⅰ (1)假设两个厂商分别用A 和B 表示,最优产量分别用A Q 和B Q 表示 (2)独自决定因为MC = 0,所以MR = MC = 0,这就有: 第一回合:Q A Q '=211 Q Q Q Q B A B Q Q Q '='='-'==21112141)21(21 第二回合:Q Q Q Q Q A Q '=''='-'=322181,83)41(21比上回合减少 Q Q Q Q Q B Q '=''='-'=4221161,165)83(21比上回合增加 ……第N 回合(N →∞):)212121(53 ---'=∞→Q QNA N)]2121(21[53 ++-'=QQ Q '=⎥⎥⎥⎥⎦⎤⎢⎢⎢⎢⎣⎡⎪⎪⎪⎪⎭⎫ ⎝⎛--'=31211212123)212121(642 +++'=∞→Q QNB N Q Q'=⎪⎪⎪⎪⎭⎫⎝⎛-'=312112122∴Q Q Q '='⨯=32312推论:如果寡头垄断市场内有n 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 n '+114. 方程式表述Ⅱ (1)假设①市场需求函数PbaaQ)/(-=(13-1)②两个厂商生产量分别Q1和Q2③两个厂商利润分别为∏1和∏2(2)双头均衡∵PbaaQQQ)/(21-==+(13-2)∴))(/(21QQabbP+-=(13-3)∴12111)])(/([QQQabbPQ+-==∏(13-4)∵0/12=dQdQ(假设6)(13-5)令0)/()/(2/2111=--=∏QabQabbdQd(13-6)∴)(2/121QaQ-=(13-7)同理)(2/112QaQ-=(13-8)由(13-7)和(13-8)有:3/1aQ=(13-9)3/2aQ=(13-10)由(13-3)、(13-9)和(13-10)有:3/bP=(13-11)3/221aQQQ=+=(13-12)3/bP=(13-11)二、埃奇沃斯模型(一)假设1. 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2. 生产同一种同质商品;3. 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成本为零;4. 两个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并且两个厂商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完备的信息;5. 市场变化既指产销量变化,又指销售价格变化;6. 两个厂商的生产能力都是有限的,在价格为零处时需求量超过单个厂商的供给能力;7. 在极短的时间内,市场上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销售价格;8. 每个厂商在选择最优价格时,都以对方价格不变为前提。

(二)埃奇沃斯模型1. 文字描述埃奇沃斯模型(Edgeworth model),是指在假设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双方都以市场需求曲线的二分之一为基准,根据MR = MC = 0规律,选择的价格和产量不断在E dp=1对应的价格上限(P1)、最大产出对应的价格下限(P n)、最大产出的产量上限(Q A/)、E dp=1对应的产量下限(Q A//)之间波动的不稳定也不确定的均衡状态。

2. 几何表达(图13-2)图13-2 埃奇沃斯模型三、斯威齐模型(一)假设1. 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出现拐点、然后折弯现再向下倾斜的拐折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

2. 拐折需求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价格,为寡头垄断厂商的最初商品价格;3. 在拐点前需求曲线段,若某厂商提高价格,竞争对手不会跟随提价;4. 在拐点后需求曲线段,若某厂商提高价格,竞争对手会跟随提价;5. 与拐折需求曲线相对应,存在两条边际收入曲线,即边际收入曲线是间断的;6. 边际收入曲线的间断长度,取决于拐点前后两条需求曲线价格弹性的差别程度,当拐点的拐角为直角时,间断长度达到极大。

(二)斯威齐模型1. 文字描述斯威齐模型(Sweezy model),是指在假设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根据MR =MC 规律,在边际收入曲线的间断长度的闭区间上边际成本变动,不改变价格(P0)和产量(Q0)的均衡状态。

该模型解释了寡头垄断厂商的价格刚性问题。

价格刚性(rigidity),是指寡头垄断价格一旦确定,将长期固定不变的现象。

2. 几何表达(图13-3)PP0 0图13-3 斯威齐模型四、博弈论模型(一)分类1. 按决定竞争胜负的方式分(1)概率博弈概率博弈(game of chance),是指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纯粹以概率决定胜负的博弈。

(2)策略博弈(game of strategy),是指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纯粹以策略决定胜负的博弈。

2. 按寡头垄断厂商的数目分(1)两人博弈双人博弈(two-person game),即双头垄断,是指两个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决定胜负的博弈。

(2)多人博弈多人博弈(n-person game),即多头垄断,是指多个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决定胜负的博弈。

3. 按各寡头垄断厂商收入总和分(1)常数和博弈常数和博弈(constant-sum game),是指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决定胜负时双方收益之和恒等于一常数的博弈。

当一方的收益增加正好等于另一方的收益减少(损失)时,常数和博变就转为双人零和博弈(two-person,zero-sum game)。

(2)非常数和博弈非常数和博弈(non-constant-sum game),是指寡头垄断厂商之间决定胜负时双方收益之和为变量的博弈。

当一方的收益增加不等于另一方的收益减少(损失)时,非常数和博变就转为双人非零和博弈(two-person,non-zero-sum game)。

4. 上述分类的不同组合,又可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博弈。

这里仅介绍策略的双人零和博弈和双人非零和博弈。

(二)双人零和博弈和双人非零和博弈1. 收益矩阵(1)假设A、B为双头垄断厂商,A厂商有m个可供选择的策略,B厂商有n个可供给选择的策略。

(2)收益矩阵在假设条件下,对A 厂商来说,每一策略都会有n 个反策略,产生n 种不同的结果,从而有n 种不同的策略收益值;对B 厂商来说,每一策略都会有m 个反策略,产生m 种不同的结果,从而有m 种不同的策略收益值。

因此,每一个厂商都面对着m ∙ n 个收益值,其表列就是收益矩阵(payoff matrix )。

从厂商A 的角度看的收益矩阵,如表13-1所示。

表中a ij 为当厂商A 用第i 个策略、厂商B 用第j 个反策略时,厂商A 的策略收益值。

表13-1 收益矩阵a 11 a 12 a 13 a 14……a 1n a 21 a 22 a 23 a 24……a 2n a 31 a 32 a 33 a 34……a 3n ┇ ┇ ┇ ┇……┇ a m1 a m2 a m3 a m4……a mn 2. 双人零和博弈 (1)假设①双头垄断厂商A 共有4种策略,厂商B 共有5种策略; ②双方都知道策略与反策略结合后的市场占有率,即收益值; ③厂商A 和厂商B 每一策略与反策略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为1。

(2)收益矩阵(表13-2)①厂商A 的博弈 ⅰ. 小中取大原则 小中取大原则,是指从最小收益中选择最大收益(maximize the minimum profits )。

ⅱ. 各策略的最小收益minA 1{0.10,0.15,0.20,0.30,0.25} = 0.10 minA 2{0.40,0.50,0.30,0.55,0.45} = 0.30 minA 3{0.35,0.20,0.25,0.40,0.55} = 0.20 minA 4{0.25,0.35,0.15,0.60,0.20} = 0.15ⅲ. 最小收益的最大值max{0.10,0.30,0.20,0.15} = 0.30ⅳ. 决策根据小中取大原则,厂商A的决策是选择A2策略。

②厂商B的博弈ⅰ. 大中取小原则大中取小原则,是指从最大损失中选择最小损失(minimize the maximum losses)。

ⅱ. 各反策略的最大损失maxB(A1)= 1-0.10 = 0.90maxB(A2)= 1-0.30 = 0.70maxB(A3)= 1-0.20 = 0.80maxB(A4)= 1-0.15 = 0.85ⅲ. 最大损失的最小值min{0.90,0.70,0.80,0.85} = 0.70ⅳ. 决策根据大中取小原则,厂商B的决策是选择B3反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