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7张玉滚事迹学习心得7篇榜样7张玉滚事迹学习心得(篇1)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位于大山怀抱的谷底,风中招展的红旗飘成了一抹清澈红,扮靓满山碧翠。
中秋节后第一天,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仍如往常一般最早出现在校园里,迎接孩子们开始崭新的一天。
大学毕业后,张玉滚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扎根深山21年,矢志不渝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等13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曾3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_榜样7张玉滚事迹学习心得(篇2)在__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__岁的张玉滚。
张玉滚从__年开始,就担任起“扁担”这一职业。
他每天早出晚归,一家人都在忙碌着,从没有休息过一天。
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张玉滚从__年起,每年他都要到泥洋镇去接送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__年来,张玉滚从未离开过大城市。
在__年的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上,张玉滚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城市,也从没走出过大山。
他用他的执着、坚毅,守护着乡亲们的安康,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
在__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__岁的张玉滚。
__年__月__日,他再次来到山脚下的泥洋村。
他是来学校看望张玉滚的,因为他要和妻子张起灵一起来到这里,他的孩子已经出生,而他却从未离开。
张玉滚老去的时候,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他依然在用他的生命守护着一方净土。
张玉滚老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张玉滚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山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张玉滚老人的感动,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感动中国,感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在这些感动的背后,凝聚着张玉滚老人奋斗的目标、坚毅的品格、负重前行的责任和担当。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这些人物和故事记录于心,用他们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行,为新时代的“张玉滚”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张玉滚老师的感动,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梦。
榜样7张玉滚事迹学习心得(篇3)他是山里娃,凭借努力考出大山,却为了更好的回来,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扎根深山22年,矢志不渝奋斗教育一线。
他就是张玉滚,大学毕业后,他不忍家乡孩子没有书读,毅然决然走上三尺舞台,这一站就是二十多年。
山村条件艰苦,他用一副扁担长途跋涉为学生们挑来书本,也挑起了他们的明天。
当初是什么让他坚守于此?如今的他又怎么样了呢?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带你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扁担老师张玉滚。
临危受命,终其一生张玉滚,198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大山深处的黑虎庙村,从村里到镇上,需要走6个多小时的山路。
从小,家里人就告诉张玉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于是在他的心中,一直记得知识能改变命运,能让自己走出去。
小时候,张玉滚学习认真刻苦,高考后,顺利考入南阳第二师范学校。
大学毕业后,张玉滚满腔热血,想着终于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闯闯了。
就在张玉滚回到村子里,收拾外出行李时,黑虎庙小学的老校长却找上门来。
校长说,现在黑虎庙小学急缺老师,咱这儿地方远,工资低,没人来,那些学生都没人教,我希望你能留下来。
张玉滚很清楚这个请求背后意味着什么,并没有一口答应,但校长连续三次登门,让他心里过意不去,决定先跟着校长去学校里看一看。
这一看,让张玉滚彻底改变了之前的计划。
黑虎庙小学也是张玉滚的母校,他从这里毕业十多年,但发现学校还是原来老旧破的模样,没有任何改变。
当张玉滚看到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学生时,他十分揪心,那些孩子们用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望着他,他深知山里除了读书,走不出去,如果不留下来,这些孩子就没有任何出路。
这一刻张玉滚决定,我就留下来吧。
从此,黑虎庙小学,多了一道年轻的身影,21岁的张玉滚执起教鞭,当起了每月仅30元工资的代课老师。
清晨,升旗仪式结束,迎着朝阳,一抹亮丽红在风中招展,装扮着满山翠绿。
每天,张玉滚带着孩子们晨读,朗朗书声响彻整个村庄,更让人们听见明天的希望。
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夕,张玉滚都要去最近的高丘镇为孩子们买书。
但要想走出黑虎庙,他必须先翻过1600米的大山,山里没有公路,当时仅有一条极窄的小路,供村里人行走。
张玉滚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照常开学,选择带个扁担,两个麻袋,前往镇上。
买完书之后,张玉滚将厚厚的书装在麻袋里,两头系在扁担上,肩膀挑起扁担,就往回走。
本就崎岖狭窄的路,负重之后,更是难走,更何况往返一次都要12个小时,有时候,为了赶路,张玉滚走地急了,多次摔倒,但他顾不得疼痛,马上站起来,将书本一步一步挑回了学校。
无私付出,痛失女儿张玉滚留下来的第三年,学校得到了翻新,盖了新楼,翻修了教室,学生也渐渐多了。
但依旧缺少老师,没办法,张玉滚一个人就要教五门课,甚至连艺术课,都是他教。
每次上音乐课,孩子们都很兴奋,张玉滚会教他们唱国旗国旗多美丽,动听的歌声让学校充满生机。
张玉滚很清楚自己家乡,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于是他不仅是老师,也充当家长角色,经常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得到温暖关爱。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张玉滚为学校申请,建一个食堂,但食堂建好了,却找不到厨师,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
当时,张玉滚的妻子张会云在地毯厂上班,每月工资有一两千。
听到丈夫提议后,张会云并没有同意,但最后实在拗不过他,辞工回了家,当起了义务炊事员。
之后,两口子的生活也愈发清苦,但看着孩子们吃得香,学得好,张玉滚甘之如饴。
张玉滚任教的第五年时,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女儿,做了父亲的他,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秋季开学时,新来了两位学生,张玉滚走不开,想让妻子帮他去镇上给两位学生买教材,女儿才九个月,家里无人照看,妻子就带着女儿一起去了。
当天,张玉滚左等右等,没等到妻子女儿回来,他内心十分焦急。
与此同时,妻子张会云带着女儿乘着一辆三轮车赶回家,但陡峭的山路让车行驶不稳,到了一个山岭时,司机来不及刹车,一车人翻到了沟里。
大人们还好,但张会云怀里的小女儿头磕在了石头上,流血不止,很快停止了呼吸,年仅九个月的女儿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对张玉滚夫妇打击很大,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有多久,就遭受如此重创。
之后,张玉滚产生了离开学校,离开这个伤心地的念头。
但没几天,黑虎庙依旧响起了上课钟声,那个熟悉的身影仍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
在张玉滚的心里,这扁担挑起了,就放不下了。
伟大精神,代代流传其实,2006年时,山区的公路已经修好了,张玉滚也不用挑着扁担走着去买书了,但扁担早已不只是物件,更成为了一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今,也不会再需要扁担挑书,但这种精神需要人们知道,更需要一代代去传承。
在后来几十年里,张玉滚看着学校慢慢变漂亮,看着学生老师们越来越多,他深感欣慰。
无数学子毕业后也像张玉滚一样留在小学教书,他们在新的赶考路上,继承发扬伟大的扁担精神。
2018年,张玉滚成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台上,张玉滚穿上了正装。
他和主持人聊天时,提到自己的模样让许多人误会,但其实自己也只是80后。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常年的操劳让张玉滚的模样愈发沧桑,但他的赤诚之心依旧滚烫。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张玉滚的身影出现在“凝心聚魂”的方阵彩车上,_等领导人向他们招手时,泪花盈满张玉滚的眼眶。
他觉得自己做了很小的贡献,居然能得到如此大的荣誉。
2023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张玉滚还参加了火炬接力。
这些年,黑虎庙小学的接力棒传到了张玉滚手里,他也一直致力于将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
办社团,增课程,张玉滚致力于实现数字化教学。
同时主动联系山外名校,建立合作关系,送学校老师去外面学习深造,让黑虎庙的教学走出大山,跟上时代,让孩子们接触前沿知识,打开视野。
21岁到43岁,张玉滚坚持了整整二十多个年头。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张玉滚努力考出大山,却为更好地回来。
日复一日里,他在三尺讲台蜡炬成灰,年复一年里,他用扁担挑起国家未来脊梁。
张玉滚没来之前,黑虎庙只出了两位大学生,一位还是他自己,这之后,在他的坚守下,黑虎庙出了51位大学生和3名研究生。
他是大山的子女,反哺大山二十年,是乡村教育的火炬手,是无数学子的引路人。
榜样7张玉滚事迹学习心得(篇4)张玉滚,男,汉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他自师范院校毕业后,扎根深山17年,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
他任教的小学曾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
多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练就了他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
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路。
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张玉滚同志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01年中师毕业后,他就扎根深山,奉献教育;17年来,他不忘初心,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梦想,为乡村教育无怨无悔地付出青春和血汗。
他,就是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
情洒山乡无怨悔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村位于伏牛大山深处,群山环绕,有镇平的“西藏”之称,山高路陡,至今还没有通往县城的客车,黑虎庙小学辐射半径达20多公里,许多教师不愿到这里任教。
张玉滚中师毕业后,毅然选择了黑虎庙小学。
他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无闻地支撑着贫困山村教育事业,一干就是十多年。
坚守着这份淳朴与清贫,张玉滚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
尽管尝尽了山村教学的酸甜苦辣,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家长们常说:“有了玉滚,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了。
”听闻此言,张玉滚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坚守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条件不足,仅有6名教师,4人都面临退休。
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全能型”教师,胜任各个学科的教学。
数学课上,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等教具;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优化教学环节,力争把每节课的讲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美术课上,带领孩子们到校外写生,画山画水画动物。
他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我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个教师的伟大,也让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崎岖艰险的山路,阻挡不住那一颗献身山区教育的青春之心。
学生每年的书本都是张玉滚用摩托车带回来的,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几年来他骑坏了3辆摩托车,轮胎更换次数数不清。
2009年的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张玉滚骑摩托车去高丘镇中心校开会,半路上起了大雾,走到二道嘴上边拐弯时,突然刹车失灵,他被重重地摔在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