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隧道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监测与灾害预
警
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岩土隧道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
监测与灾害预警工作,旨在及时掌握施工区域的围岩变化情况,预测
可能的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文
将从监测方法、灾害预警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围岩监测方法
1.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是岩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
通过监测
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并作出相应的预警。
常用的
监测方法包括管道压力法、井眼水位法和饱和地层中的孔隙水压力法等。
2. 定向钻孔法
定向钻孔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在施工区域进行钻孔,获取
地下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以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该方法能够提供较
为准确的围岩参数,但施工过程比较繁琐,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3. 声波监测法
声波监测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利用岩土介质传播声波的
特性来识别围岩的状况。
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和能量损耗情况,可
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预警可能出现的岩体滑坡、坍塌等灾害。
二、灾害预警
1. 监测数据分析
通过对所获得的围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灾害预警。
一般来说,围岩变形速度的加快、地下水位升高以
及相邻钻孔间隔缩小等都是围岩不稳定的预警信号。
2. 增加监测频率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围岩变化频繁、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区域,应
增加监测频率,加强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围岩
灾害。
3. 灾害评估模型
建立合理的灾害评估模型,通过对围岩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结
合地质信息、施工情况等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围岩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依据灾害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灾害的危害。
三、控制措施
1. 加固处理
针对围岩发生不稳定的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比如注浆加固、
爆破疏导、地下水位降低等方法,以增加围岩的稳定性。
2. 施工暂停
在围岩监测数据发生明显异常或者灾害预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应
考虑临时停止施工,以避免进一步的灾害发生,采取更加全面的控制
措施。
3. 疏散安全
在发生围岩灾害的情况下,及时疏散工作人员,并采取安全措施保
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岩土隧道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监测与灾害预警工作是确
保施工安全不可或缺的。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方法、准确分析监测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保障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最
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风险。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团队合作,不断完善施工管理,提升岩土隧道施工中围岩稳定性监测与灾害
预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