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才建设工作计划篇6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确立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具体到医院就是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学科带头人[1]。
近年来,我院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功能定位,以打造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和专科医疗服务为发展方向,以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为基石,以引进、培养和支持一批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为重点,推动了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1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作为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就更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保持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与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结合,与医院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保持一致;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
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帮助医院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满足
医院当前人才需求,向满足医院未来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模式转变;从被动依据工作需要而选拔人才,向主动依据战略发展需要而选拔人才模式转变;从几个部门、少数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层次、多学科、多部门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2我院人才队伍现状
我院是一所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由总院、南区、西区和微创医学中心组成。
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教兴院、特色强院等发展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医院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人才数量和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员结构渐趋合理,学科群体初具规模。
当前医院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4215张;年门急诊量286万人次,出院15.6万人次,手术5.1万台次;现有职工5296人,其中高级职称654人,博士221人,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特殊津贴(国务院、省政府)专家102人次,安徽省“江淮名医”34人次,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7人,安徽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25人;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11个,安徽省培育专科4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带教点33个,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0人。
3我院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
3.1营造尊重人才氛围,确立人才发展战略
对于医院来说,人才、技术、市场、形象等无形资产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
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由院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医院党委要在全院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以感情留人,努力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温馨的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
唯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的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实现并发挥他们的价值,医院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医院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3]o我院在人才建设工作中开展各学科人力资源队伍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人才建设“十二五”“十三五”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020),明确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并对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计划分步实施,逐项落实到位。
3.2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渠道,不断集聚高端人才
人才的引进要从医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从医院的定位出发,立足于医院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4]。
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薄弱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我院制定了《安徽省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将引进人才层次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优秀博士等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生活津贴等,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配备个人实验室。
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坚持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通过调入、短期或长期聘用、兼职、讲学、
技术指导等多元化人才引用和聘用制度,充分利用医院“百名杰出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成长的平台。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院新增博士学位人员119名,其中外部引进69名博士、本院外出读博回院工作21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9名。
要通过各种奖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减少和杜绝排挤、打击有贡献人才的不良风气,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使用竞争环境,确保人才以平稳的心态从事临床或学科科研工作[5]。
医院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给予支持,相关配套经费必须及时到位;要加强对人才实施感情投资,在生活上多给予他们一些关心与爱护;要在事业上激励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适当地给任务压担子,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3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力度
加强内部人才存量开发,强化带头人选拔培养,推动学科与人才的共同进步。
根据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舍得给时间及经费,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可用人才[6]。
引进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制定多层次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以省厅级学术带头人、亚专科带头人和医院杰出中青年人才为中坚,以医院首席专家、江淮名医和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领衔的人才梯队结构。
针对人才、技术、管理、团队非常优势的学科,鼓励他们开展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整合和研究。
在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方面,医院相关学科先后成立了“胰腺肿
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消化道早癌治疗进入多学科诊疗团队”等,联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举办了“胃肠道肿瘤MDT城际论坛”。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人才建设的保障,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是激励[7]。
绩效考核工作应强化临床导向,突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引导卫技人员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推进绩效考核的精细化;将高层次人才业绩考核分为科主任业绩考核与人才分层分类专项考核,围绕“抓效益、控成本、促经营”为目标完善科主任激励机制,修订《安徽省立医院科主任管理办法》,实行月份、年度及任期考核量化考核,激发科主任全面管理,提升学科整体实力的责任和压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杰出人才、博士学位人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等专项考核机制,实行积分排序制,使得高层次人才人人有担子、人人有压力。
3.4实施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中青年技术带头人是高级专家的后备军,是人才梯队合理建设的保证[8]。
中青年人才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知识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鉴于此,必须为优秀的中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培养他们作为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这将有利于实现医院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学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困难。
我院在
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方面,重点围绕亚专科建设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等两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