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用多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用多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用多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6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

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一、活动类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二、活动主题: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三、活动准备:PPT课件四、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

五、活动步骤:活动一:换位思考体验宽容(一)、激趣导入(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三)、换位思考(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四)、及时小结理解心理小贴士:冷静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活动二:由此及彼思考相处之道(一)、由此及彼(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三)、及时小结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一)、交流学习收获。

(二)、欣赏趣味心理教育图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ppt1、教师展示小故事:虎子特别喜欢家里一只黄嘴巴的小鸡,就对妈妈说自己想好好照顾它。

妈妈说:“你行吗?”虎子说:“我能行。

”妈妈便把小鸡交给虎子照看。

刚开始的时候,虎子很用心地给小鸡舔食加水。

几天后,他一玩耍就忘了照顾小鸡。

有一天,虎子正玩得高兴,忽然看到别人家的小鸡在觅食,他才想起自己的小鸡。

等他跑到自己家的鸡笼旁,只看到空鸡笼里的几只鸡毛,小鸡已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叼走了。

虎子很伤心的哭了起来。

师:看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虎子做得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请几位同学回答,随时予以点评。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看来你们都是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那么,你们觉得责任心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责任心就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该自己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2、师:下面请同学们帮“责任心”找找它的小主人吧。

教师展示小事例:(1).小刚每天坚持做早操。

(2)李宇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努力做到,说话向来算数。

(3).陈乐犯了错误总是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

(4)李罗天天不完成作业,他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和老师。

(5)燕燕玩过玩具之后从来不收拾。

(6)莎莎犯了错误,从来不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7)点点与同学一起出去玩耍,可是她总是迟到,一直与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了。

学生活动:我为“责任心”找到的小主人是:3、师出示问题:(1).你有没有遇到过别人答应你却没有为你做到的情况?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和想法。

(2).你有没有答应别人却没有为别人做到的事情?如果有,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以后怎样改正?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应予以点拨、指导。

4、师:通过上面的活动,同学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明确:(1)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尊卑上学需要带的物品、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

(2) 主动关心他人,体谅他人,有感恩之心。

比如,爸爸妈妈病了,给爸爸妈妈端饭倒水;帮年迈的爷爷奶奶整理东西;在公共场所,给老人让座等展示小案例:班主任王老师今天早上一走进教室,就看到了教师地面上的纸屑,她皱着眉头问到:“昨天是哪个小组值日?”“我们组。

”小组长张红不安地站了起来。

王老师说:“教室里怎么有这么多的纸屑?”张红说:“昨天我们将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王老师严肃地看了一会儿全班同学,然后重重地看了张红一眼,张红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教室里静极了。

范磊偷偷地看了看老师和张红,心想:“这些纸屑是我早上和同学打闹时撒落的。

”看到张红替自己承受过错,范磊想站起来,但是看到老师严肃的神情,他又犹豫了。

“我该怎么办?”“我的过错怎么可以让别人承担。

”想到这里,他低着头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老师,是我扔的,我错了,下课我一定打扫干净。

”没想到,老师严肃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柔和起来:“范磊同学,你能站出来,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犯错时难免的,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张红带头为范磊鼓起了掌。

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张红为什么带头给范磊鼓起了掌?范磊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老师的申请为什么变得柔和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予以指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责任心的第三点:(3)勇于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如果我们泛滥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让别人为我们承担。

5、教师总结,班会结束。

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3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一、活动主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活动时间:3月31日三、活动地点:802班教室四、活动对象:802班全体同学五、活动背景: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

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一)、导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

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初中生的认识滞后的情况。

在一些问题上,初中生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权威,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

由于成人对初中生和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初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

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

初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

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勇敢和怯懦并存;4、高傲和自卑并存;5、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6,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