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 业 病 危 害 公 告 栏
职 业 病 危 害 公 告 栏
6、各部门负责对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人员、数量、种类进行统计上报,按照公司要求领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发放到员工。并对员工进行指导,保证正确佩戴。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为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展开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指定本操作规程。
2、职业病防护操作规程
(1)防尘措施
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充分发挥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作业要求时,应设置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排尘装置。操作工人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采取防尘教育、定期检测、加强防尘设施维护检修,对从业人员定期体检等管理措施。
(2)防噪音措施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遮蔽声能;佩戴耳塞;使用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3应执行职工轮换进行操作。
4、事故的预防
(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理知识,并定期组织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时、按点进行检查。
(2)产尘工作场所要有除尘设施,职工佩戴防尘服、口罩。
(3)有噪音产生工作室,员工要佩戴耳塞。
(二)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职业健康安全负责人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员工在作业中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由职业健康安全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并按照此规定执行。
职业病危害公告栏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1、职业病危害事故
药品生产对健康的危害很小,主要是原料在粉碎时产生的粉尘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危害。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职工呼吸道疾病和耳鸣情况的发生。
2、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粉尘:长时间在产尘工作环境下,如职工出现喉咙干燥、咳嗽,则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漱口。
(2)噪音:长时间在设备运转工作室,如耳朵感觉疼痛、耳鸣则到室外休息。
二、职业病防治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总则:
①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②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③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用车间、班组。
2、基本要求
①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禁止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②各相关车间、班组必须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③根据规定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④根据公司职业健康体检规定时间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1)安全操作的执行检查由公司安排管理人员和车间负责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由车间负责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违章现象按员工守则处理。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事故时,一律做责任事故处理。
(2)公司每次检查,填写检查记录,由档案室保存。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的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调查事故处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3、凡发给个人的防护用品,应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更不得转卖等,若发生以上情况,给予适当处罚。
4、凡发给车间、班组的公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应建立登记台帐,指定专人保管。
5、物品采购部门根据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负责其采购,购买时必须要到有《定点生产证》、《经销许可证》的单位购买,对特种防护用品必须到有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