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读父亲的菜园有感9篇读父亲的菜园有感 1教材解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
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我家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新的菜园,重点描写了父亲开荒、翻土和施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父亲的菜园》一课语言质朴,父亲的话语充满了人生哲理,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主题。
在阅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化解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解决问题;精读课文,悟出道理。
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感受父亲为这块菜地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进而懂得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父亲的两次话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懂得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土地能从贫瘠变得肥沃,是由于父亲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
教学难点: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菜园的图片,师:仔细看图,你想说些什么?2.师:父亲是怎样把一块荒地变成翠绿的菜园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父亲的菜园》。
(板书课题)二、精读感悟1.出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父亲是怎样对待这块新开的菜园的?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生:精心侍侯。
能说说什么是“侍侯”吗?从这个词语中看出父亲对菜园怎样?2.默读课文,边读边找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精心侍侯?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1:精心翻地。
(师板书)(幻灯片出示句子“每天天色未明……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师:是啊,父亲为了这块地起早贪黑,是多么辛劳,你还从哪里看出父亲的精心侍侯?生2:用豌豆肥土。
(师板书)你理解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幻灯片出示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试着读出意味深长的感觉吗?谁愿意读?(指生反复读文,体会。
)师:父亲还为这块地做了哪些事?生3:四处拾粪为菜园肥土。
(师板书)师:父亲的劳动没有白费,菜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读一读。
(幻灯片出示句子“在父亲的精心侍侯下……嵌在山坡上.”)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师:望着荒凉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绿的翡翠”,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出示:正因为(),才使父亲的菜园变成一块碧绿的翡翠。
师:你体会到什么?生:是父亲辛勤的劳动才使一切发生了变化。
4.父亲的劳动改变了菜园的面貌,现在的菜园什么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生:不可以。
是父亲的劳动使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是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三、情感升华1.作者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2.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读父亲的菜园有感 2第二课时一、导入(小黑板出示词语)这是《父亲的菜园》中容易读错的词语,谁来尝试一下。
仍然茂盛贫瘠翠绿侍候惹眼似信非信疑惑不解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父亲的菜园》这一课。
指名读课题,提问: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园?再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问题制定学习提纲:1、父亲为什么要重开菜园?2、父亲是怎么样对待菜园?3、结果有什么收获?二、内容研讨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或答案把它画下来。
2、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第几自然段,画的重点词、句是什么?板书决定开垦。
3、于是,父亲在哪开垦菜园?他是怎么样做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父亲做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出示“每天天色未明,~~回家来。
”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想象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具体做些什么?板书细心翻土。
带着你的体会再次读这句话。
4、父亲不仅是一个勤劳的人,还总结出许多种地的道理,给我许多人生感悟,想知道吗?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再读父子的第一次对话,我为什么对土地表示怀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借助书中图来思考这块黄土地你想到哪个词?(贫瘠)反义词?。
要读出儿子什么样的语气?(怀疑)父亲却?(信心十足)指名再读对话,从父亲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什么?(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一分耕耘,一人获。
)5、虽然如此,面对贫瘠的土地我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父亲的话,从父子二人的第二次对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呢?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从哪儿看出我的不信?(似信非信)意思?换词?(半信半疑)什么时候我才真正相信父亲的话呢?然而父亲又做了什么让我不解的事呢?疑惑不解可以换成哪个词?想象我会问父亲什么?读父亲的回答,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再次强调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为难、拼了命)再读父子的第二次对话,你什么体会?(爱惜土地,保护资源)板书豌豆施肥。
6、但是光用豌豆来施肥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又付出了哪些劳动呢?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板书)是啊,付出就会有收获,你从哪里看出了土地的改变?出示“在父亲的精心侍候下~~蚯蚓来呢”指名读回答“贫瘠死黄土地”?“黑得发亮”?“翻出蚯蚓”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
说你的体会?(劳动)改变了这块土地。
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是怎么样对待土地?板书精心侍候。
结果收获了什么?7、不写最后一段行不行?(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对(父亲)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我们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拓展延伸1、做为农民的父母你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吗?都做些什么?2、今后你想帮父母做些什么?四、总结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德国恩格斯曾经说过: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美国爱迪生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辛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读父亲的菜园有感 3今天,我上了公开课,课题是《父亲的菜园》。
让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教研室的袁主任也走进了我的课堂,课后并作了指导性的评价,让我获益匪浅《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决定开一块新菜地。
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因此,通过勾画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且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成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
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学生懂得了:在父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
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
同时,没有捕捉住学生精彩发言进而展开有效生成。
虽然我的预设实现了,实现教学的第一步,但没有抓住学生这个资源,进行生成教学,而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的制高点。
这将成为以后我的努力方向。
更重要的收获是大家的评课,特别是袁主任的评价提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改变了许多习以为常的习惯用语,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
一、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要规范,表达要准确。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
四、感性和理性融合。
这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真是“上了一节课,胜读一年书”。
读父亲的菜园有感 4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出示蔬菜图片)你们谁见过菜园?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就学习《父亲的菜园》(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回答)这些字你们会读了吗?(出示生字词: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个别读,齐读三、严读课文,深入感悟1、读懂了生字词,就是扫清了我们阅读上是绊脚石,我们再来按照要求默读课文(出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2、汇报交流分享总是快乐,你们小组内进行了交流,现在也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感悟。
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指导学生朗读。
(采用个别读,再齐读感受)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生: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那你们能在文中找出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