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1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条件(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梭伦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
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2一、汉朝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1、三省六部制☆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
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________,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4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02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5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________,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3)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