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1、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着重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个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季风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学生:雨热同期)那么我国季风气候又分为哪两种气候类型?我国还有什么气候类型呢?(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讲授新课](投影)《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1(提问)从图2.26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教师及时表扬)(投影)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和图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均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的分析结果后,补充:此外,由于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在青藏高原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投影)图2.27,引导学生观察高山气候有什么特点?[学生: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垂直变化:海拔低处为热带气候类型和植被(椰子树)、海拔较高处为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落叶阔叶树)、海拔更高处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针叶树)、海拔最高处为寒带气候类型和植被(冰川广布)](播放VCD)引导学生边听《珠穆朗玛》歌曲,边欣赏藏族人民的服饰。

(提问)青藏高原居民为什么要穿着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藏袍?(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43上的有关材料。

(学生回答)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适应温差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气候特色,也有不同的民族服饰。

(课堂活动)1.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

果菜乘专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所种植的瓜菜每年都以200万吨的规模远销全国。

为此,铁道部门还开通了从广东湛江至乌鲁木齐、哈尔滨和山东寿光等地的“果菜专列”,源源不断地将南方蔬菜瓜果销往北方地区,丰富了北方居民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

(启发思考)为什么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能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而且产品远销全国?这与这些地区所处的什么位置有关?(学生: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师小结)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由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海陆位置优越,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有充足的水热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因此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称,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生产基地,且产品远销全国。

(提问)怎样因地制宜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呢?(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发展水果蔬菜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光照、水分、热量等),适合种植什么果菜就种植什么果菜,不能盲目生产。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

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分组交流: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我们在第二节中学了哪些主要知识?各小组同学归纳后小组代表发言:我们明白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及成因,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了我国的两大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成因。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星期天,组织学生到农村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两种季风的发源地,影响范围。

当堂检测,情况较好。

普班个别学生课上不听讲,及时找到他们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第三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我的课堂少什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介绍地球及其环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中的一部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为以后的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基础。

整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第一板块:导入新课第二板块:活动探究。

(1)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归纳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一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出谋献策:给地球降温,我能做什么?第三板块:总结作业。

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三点是可取的。

一、采取“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用“活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这种“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先让同学们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他们找出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亚欧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主要气候类型,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来发现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接着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总结影响气候的第三个因素:地形。

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了老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生活出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

上课伊始,就用同学们的衣着变化导入:趁大家唱歌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衣着有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又从他们身边的实例说起,有的说冬天穿棉袄,夏天穿裙子;也有的说冬天结冰不能开车,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