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部位方案一、拆除工程(一)拆除砖石结构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工作首先熟悉被拆物的结构情况、对施工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意识。
踏勘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环境、场地情况等。
(2)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场地,保证废料垃圾有堆放区或道路通畅外运。
搭设临时防护设施,避免拆除时的砂、石、灰尘飞扬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拆除危险区设置警戒区标志。
接好施工临时电源、水源,保证施工时水电畅通。
2、拆除原则遵循“安静生产、清洁施工”的环保方针,选择低噪声、低扬尘的施工方法,减小噪声。
3、施工部署(1)施工队伍选择施工拆除作业人员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公司选择专业施工队的原则为: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关工程施工经验。
(2)拆除人员培训在拆除前,项目部应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违章冒险作业。
(3)施工计划和人员安排项目部根据拆除施工计划,确定各施工段劳动力日平均数,进行人员平衡调配,合理的划分施工区域,确保工程需要。
4、拆除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本工程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分别拆除。
(2)留设作业通道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有作业通道。
平面运输通道要满足运输工具通行的需要,作业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畅通。
非作业通道利用警示带隔开,并制作标志牌立于通道口作出警示。
(3)拆除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拆除过程当中应有专人进行跟踪,一旦发现破坏性的拆除,立即制止并纠正。
(4)拆除过程当中,项目部相关人员现场进行监督,通常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拆除。
(5)拆除时要注意对被拆物品的保护,现场能够利用的材料尽量利用,为业主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6)拆除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指挥操作,制定好切实可靠的施工顺序,对拆除工程进行拆除事项安全教育,以确保工人对拆除物品和拆除注意事项心中有数,同时管理及安全人员要密切注意拆除工人的操作方法及顺序,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进行说服教育和经济惩罚及时更正。
(7)进行拆除前,技术人员要细心研究图纸,确定好拆除量和位置,严禁多拆、少拆。
拆除施工时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要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由设计确认后进行补救。
5、拆除方法为确保安全,将拆除区域入口进行封闭,设专人看管,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以防拆除碎块坠落造成安全事故。
拆除完的渣土应进行经常清运,避免堆积过多。
6、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施工控制区域拆除顺序主要服从自上而下的原则,从边缘朝中心位置拆除。
拆除过程中,需回收或重新利用的,拆卸时要小心,不得损坏,构件要有专门房间存放,安排专人管理。
拆除过程中的垃圾要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存放点,不得在施工现场堆放,做到随拆随清,保证施工现场有序,规整。
在拆除工作开始前,要对工人进行安全交底及安全教育,确保拆除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
拆除工作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噪音过大的设备要少用,尽量不用,即使使用也要合理选择使用时间,要做到不影响周边人员的正常办公。
在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及垃圾随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倒运渣土及垃圾应装编制袋、包装袋。
(2)噪声的控制尽可能减少清凿工作量,减少空压机噪声。
一方面我们采用加强覆盖、严密防护的方法,使影响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施工前与各有关方面进行协调,通知所有周围邻近工作和生活的人员,以免发生不测事故。
(3)粉尘的控制拆除施工垃圾清运采用袋装清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
工地清扫出的垃圾按规范要求进行清运和堆放。
工地在清扫时,有洒水或其它防尘、吸尘措施。
垃圾车进出场地时,是否将车辆的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并且做好遮蔽、清洁工作。
(4)安全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拆除工作时,应该站在专门搭设的脚手架或者其他稳固的结构部分上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
拆除过程工具、设备、材料杂乱,粉尘较多,作业工人应佩戴安全帽、手套、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砖石操作时,佩戴护目镜。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示,标明拆除内容、时间、区域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且明确规定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拆除区域,从而避免安全事故,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5)监控措施坚持检查落实拆除施工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安全保护和文明拆除的措施,我公司实现对作业安全监控和业主单位安全负责双控制。
外人和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拆除区的警戒范围,在被拆工程内和可能波及的危险区域内不得有人员居住和歇息;自始至终坚持管好用火、用电机具的安全,非持证电工不得从事装拆生产用电;所有拆除人员和驻场管理人员必须落实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口罩、防尘眼镜、工作鞋、手套等劳动安全防护用品,不准赤脚、光膀进行作业。
(6)做好拆除作业后的安全工作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按品种、类别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高度应符合安全规定,并留有一定的间距,防止倒塌伤人。
拆除堆放的材料场地,要专人看管,加强治安保卫。
禁止外来人员。
严禁烟火,配有一定的消防器材,以防万一。
对于拆除过程中所要使用和储存的危险物品、物料、器材及设备,不要混杂存放,或放置到安全场所或安全销毁。
(二)排水沟、截水沟拆除拆除方法:使用挖掘机,先用炮锤将烧结砖破碎,再用挖掘机将渣土、淤泥等挖出拉走。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拆除工程在施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
工人从事拆除工作的时候,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穿工作鞋,站在脚手架或其他稳固的结构部位上操作。
拆除施工严禁交叉作业,应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按顺序进行,禁止同时拆除。
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防止其他部分发生坍塌。
(三)平面块料拆除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严禁酒后作业。
块料面层的拆除,主要采用空压机设备利用风枪拆除或利用电镐拆除,拆除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原结构情况、铺设厚度以及是否有管线在拆除厚度范围内(有的要先进行相关专业的拆除),施工中把握好拆除厚度,防止损坏结构层。
原块料面层及基层一定要拆除干净,以防新做面层松动及空鼓。
块料面拆除部位由项目部有关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确定。
拆除班组长必须在每天下班前与项目部有关负责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第二天拆除部位的确认。
块料面拆除时,拆除班组长必须与拆除工人交代清楚。
如出现错拆或拆除时将其它不应拆除部位破坏,项目部要对其班组进行经济处罚。
块料面拆除后,垃圾应及时清理干净,由升降梯下运至地面并运送到项目部指定垃圾点。
块料面拆除时,如有金属线管、导线等可回收材料,必须把可回收材料进行归拢,交库管员登记、保管。
严禁将拆除垃圾向下倾倒,以防抛物伤人。
发现违反者,项目部将对该拆除班组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二、修复挡墙(1.6m、2.1m、5.5m、3.3m高挡墙)(一)挖沟槽石方1、沟槽开挖前应先对开挖段的地下障碍情况进行勘察、了解,沟槽开挖中要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损害地下通讯设施及电缆等地下障碍。
土方施工中遇地下障碍物与地质报告不相符或其他情况,会同业主协商解决。
2、开挖前应先办理好开挖施工相关手续,了解和掌握土壤性质及地下水的情况。
结合施工机械、地下构筑物的特点、施工现场大小及沟槽附近地上建筑物位置来选择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两种施工方法。
3、在开挖过程中,一定要按中线位置和设计的标高、坡度进行,如采用机械开挖沟槽则留200mm人工开挖,以免扰动原状土,确保开挖的沟槽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4、为了防止沟槽塌方确保安全,沿线土质不好的地段以及边坡较小的地段,需用板桩疏撑。
5、基槽土周围1m以内不准行走,并设护身栏杆。
6、挖槽挖出的土方,应妥善安排堆放位置,沟槽挖土一般堆在沟槽两侧,在一侧的槽边,应根据需要,不堆土或少堆土。
7、沟槽开挖出现与设计条件不符的不良地基,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协商处理。
槽底出现超挖和扰动原状土情况时,应及时处理:(1)沟槽超挖150mm以内用原土回填压实,压实密度不低于天然地基。
(2)沟槽超挖大于150mm,小于1000mm用石灰土分层压实,其相对密度不应低于95%。
(3)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含水量大,扰动深度小于800mm时,满槽挤压大块石,块石间用级配砂砾填实,块石挤入深度不应小于扰动深度的80%。
(4)槽底无地下水的松软地基,局部回填的坑、穴、井等,应将其挖除,然后以中粗砂分层压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处理深度不大于1000mm。
(5)沟槽开挖局部遇粉砂、细砂、亚砂及薄层砂质粘土,出现地基扰动且深度在800—2000mm范围内时,应打入木桩处理,桩长大于扰动深度1000mm。
(6)沟槽开挖遇基岩应超挖300mm,然后以中粗砂夯填至设计标高。
对于基岩沟槽超挖部分的处理,超挖在300mm以内按上述方法处理,超挖300mm以上应自下而上分别铺设块石、级配碎石、中粗砂的方式处理,各层厚度视具体情况定。
(二)回填方1、技术准备技术人员和工长必须认真熟悉图纸,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合理安排组织施工,按施工规范及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绘制取样平面图。
按回填土的类别(素土)、部位绘制回填土的平面和剖面图,取样点统一编号;施工时按图示要求现场分层取样。
2、设置测量控制网根据设置的内控制网和基础平面,进行基坑定位放线,测定开挖基坑的上部边线和基坑底部边线的位置和标高,方可开始填土施工。
回填的定位放线是沿纵横轴方向放线,并在距基坑开挖深度4倍以上距离外埋设回填标髙测量控制点。
3、作业条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査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和验收手续。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
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
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査,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
同吋要编好施工方案。
4、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检验土质:检验回填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冬期时不需洒水。
填土应在基础区域对称回填、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