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其整个经济体系都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教育管理领域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职能等方面都受到其深刻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篇一【摘要】结合讲授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及实验的经验,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高职高专一、C++语言介绍C++程序设计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扩充了面向对象机制而形成的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它除了继承了C语言的全部优点和功能外,还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其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适合编写各种软件,尤其是系统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目前,C++程序设计语言是许多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还可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许多高职院校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技术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本人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对c++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二、高职高专C++的教学现状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面对高职院校必须学习的一些理论性逻辑性稍强的课程就感觉非常困难。

其次,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大部分同学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主学习,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重要原因。

而c++是从面向过程的C语言发展而来的,并非是纯面向对象的语言,是一门高度抽象的课程,很多内容只可体会,很难言传。

面向对象的c++语法较复杂,教学往往陷入语法,面向对象成了语法现象。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是很枯燥无味的,没有一定的毅力与恒心很难坚持下去。

(一)学生重视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不必自己编程序,一般的应用都有现成的软件。

因此,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认识不足,经常会问学习这门课的用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很多学生按照学习一般文科课程一样去学习程序设计,上课按时上课,课本也都认真读了,但是一到写程序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忽视了自己上机动手实践,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不能只看不编。

(三)学生忽视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学习程序设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上机多调试,目前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上讲授+学生实验的形式。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是把书本上的程序照搬到电脑上,一看见程序有很多编译错误,就会产生畏惧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三、改进措施(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堂课。

教师上第一堂课时,可以对C语言的发展追本溯源,适时穿插对C语言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些科学家的生平趣事,这样才能在课程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

另外,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教师还可以演示有趣的C/C++语言程序,例如贪食蛇、排序算法的动画演示等。

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举例说明编程在那个专业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是非常实用并有趣的,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推动后续知识的学习。

(二)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接受能力差的特点,采纳多种教学方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应该将更多的教学方法结合进来,讲授法、练习法、案例教学法、重复教学法、演示法、对比法、提问总结式等等。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重点知识点可按“用实例引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引出新知识点”的思路进行,循序渐进,分解难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将学习变成发现的乐趣,进而体会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精髓。

如:讲解类与对象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圆,然后分析这些圆,然后可以引出类、属性、行为、对象等概念。

这比抽象的介绍类与对象容易理解得多。

(三)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1.创设、展示项目激发兴趣“ 项目驱动” 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任务,其任务就是教学目的。

但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提出应该如何如何,而是以项目实例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C + + 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C + + 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控制语句、数组应用、函数调用、文件操作及结构体等内容。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基本涵盖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的项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该项目的选择要做到:一是难度适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并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够完成; 二是贴近实际,要源于企业实践,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又要高于企业实践,体现教育的整合性; 三是有扩展空间,要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在获得具体经验的同时更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以获得完成同类工作的策略。

我在讲授C + + 课程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把设计好的程序演示给学生看,以此激发学生要自己做好一个程序的欲望,并且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就能自己做出来。

2.边学边练,操作应用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后,然后要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进行步骤和方法分解。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从哪些方面可以做些变化,用到哪些知识点,从哪里并以什么方式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由教学主动变为学生主动,适当引导,很多工作问题的解决常常会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再者是鼓励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以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

3.抓住实验环节主要是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这一阶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习得的经验,又要强调经验向策略的提升。

教师要善于做好小结和总结。

首先是小结,要求具有及时性。

其次是总结,要求注意其整体性。

小结时能抓住细节,而当项目有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时,则需要将经验转化为策略。

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经验的小结和总结,充分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将来工作的主人。

4.评价成果,总结规律评价是实施项目驱动的关键之一,也是实施项目驱动的重要环节。

评价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积极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尤为重要。

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呢?一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让小组演示他们做的系统,自己评价自己的系统。

二是,让学生互相评价别人的学习成果,例如:让小组评价其他小组所完成的系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别人的系统做得如何,有哪些漏洞,有哪些缺点,有哪些做得优秀的地方。

三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要注意表扬、鼓励为主,尽量发觉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自评和互评,以达到共享成果、分享快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语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上机是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途径,要充分保证所有学习C++程序设计的学生都能保证有足够学时的上机时间,最好每个专业机房配置有一个专业辅导教师,所有的实验理论教学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还可以实施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可通过组织c++程序设计兴趣小组、c++程序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开发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机房业余时间最好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指导教师指导。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的c++程序设计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提高其实践能力,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互动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和实效。

【参考文献】[1]曲少珍. c++程序设计[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熊艰,陈博政. 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化教育, 2003(7).[3]闸纲,胡晓源. 关于多媒体教室设计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2001(9).[4]肖菁.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C++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5]张士刚. c++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众科技,2005(10).[6]李素朵,刘翠焕. 高职高专C++教学探讨.浅谈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篇二提要:教育管理是教育领域中十分繁难的问题,其间,管理的含义、教育的特性,以及如何做教育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者,本文就此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教育;管理;含义;特性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14-02教育管理是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文艺、卫生、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并列且又独具特色的管理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诸如:管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有什么特殊之处?如何做好教育管理?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本文拟就此稍作探讨。

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的理论界定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其间:“负责某项工作”指管理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顺利进行”是工作目标或追求;“使”则是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显然,涵盖到深刻,呈现亦简单。

然而,管理者仅以此种理解去从事管理,恐怕还失之于肤浅。

管理的“管”,本义是一种乐器,可以形象地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范来达到产生音乐的功效和目的,引申指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的“理”,本义是“治玉”,意思是按玉石的纹理加工雕琢它,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而达治理、理顺的效果。

我们今天使用的“管理”,应该是两种意义的组合,既要“管”,又要“理”,二者有机统一。

管理的目标或追求并非仅指“顺利”,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有效、从有效到理想。

至于如何达成,则需据该领域的特征具体操作了。

二、教育的特性1.人本:教育的理论根基。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是极重要的观点,主张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今人亦有“天人、人人、个人”之解说。

钱穆先生说:“教育的主要对象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

”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对人的质量要求高,人对教育的要求就更高,提升普遍的人的生命质量,从“自然的产物”到“精神的创造”(冯友兰语),应是今天教育的不懈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