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1 物体的运动(人教版)
高三复习1 物体的运动(人教版)
第 一 部 分
物 体 的 运 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
第 一 部 分
索
总论 模型化思维结构概述 第一部分 物体的运动
一、基本概念 二、运动形式的判定 三、情境图与时空关系 四、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与图像 五、匀速圆周运动 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引
三、物理过程的动态分析 四、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方法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六、物体受力的瞬时变化 七、竖直弹簧问题 八、失重与超重 九、周期性变力作用下的物体 运动
第 一 部 分
二、匀速及匀变速运动规律与图像
v
图1
物 体 vt 的 Δv v 运 v0 动
0
s v0t
v tg k a t
v vt v0
vt at v0
α S t/2 Δt
x
t
v t 1 2 x v0 t v0 t at 2 2 v0 vt t t x v 2 t t
平均速度(矢量):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平均速率(标量):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第 一 部 分
加速度:表达速度变化快慢。
定义:a=Δv/Δt 加速度的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
物 体 的 运 动
切向加速度aτ与法向加速度an :
切向加速度aτ改变速度的大小; 法向加速度an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 动 描 述 的 阶 梯 结 构
第 一 部 分
练习:
物 体 的 运 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EF A. 通过观测发现质点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质点没 有运动; B. 功应是力做功,但功的数值是相对的; C.在赤道上空飞行的飞机,如果在向东飞行和向 西飞行的过程中,飞行速度的大小和距离海面的 高度均相同,两种情况相比较,飞机上的乘客对 座椅的压力大小相等; D.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E. 平均速度可能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F. 平均速率可能在某种情况下等于平均速度的大 小。
第 一 部 分
练习:
物 体 的 运 动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定下列说法是 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CF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的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的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E.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F.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G.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做 功 分 析
能 场 量 分 分 析 析
质点 牛二律 运动学 对 空 间 积 累 对 时 间 积 累 动 量 守 恒
表达 运算 结果 分析
动态分析 间接条件
条 件 汇 总
机 械 能 守 恒
能 量 守 恒
第 一 部 分
物 体 的 运 动
第一部分
物体的运动
第 一 部 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位置的描述
v/ms-1
v8
v4 v0
0
v8 v4 10 6 a 1m/s 2 t4 4 v0 v4 at4 6 1 4 2m/s
2
4
6
8 10
t/s
一铁链长L=15m,竖直悬挂,其下方l处有一 钉子,现释放铁链,铁链通过钉子的时间为Δt=1s, 物 求:铁链下端距钉子的距离l是多少?
2 常用推论1:vt2 v0 2ax
x v0 v t v vt t 2 2
第 一 部 分
v 它的面积s等于多少?
T 时间T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物 体 的 v0 运 o T 动
s vT aT
T T T T 图2
2
t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的 位移之差为常数,等于aT2,(a为运动的加速度, T为时间间隔)即:
第 一 部 分
物 体 的 运 动
对应的物理规律,以建立已知条件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从而求解出特定的解。 绝大多数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都必然经历八个 重要的思维过程,这八个思维环节构成了解决物理问 题的“模型化思维结构”。掌握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意 义的思维方法,会对你的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重 要影响。 重申高中物理思维方式:
第六部分 振动和波
一、简谐振动 二、单摆的简谐振动 三、简谐振动的图像
第 一 部 分
六、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七、含容电路 八、稳恒电路单元分组实验
物 体 的 运 动
第九部分 磁场
一、磁场的基本性质 二、描述磁场的方法 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五、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 的运动
注:在通常情况下,默认地面为运动参考系。但在圆周运动中 的线速度是个例外,线速度是相对转动中心的瞬时速度。
从高为h=25m的房顶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最后到地面,在 物 整个过程中: 体 (1)小球平均速度大小是 ,方向 。 的 (2)小球平均速率大小是 。
运 v 2 gH 20m/s 0 动 1 2
s v0t at 2 25 20t 5t 2
第 一 部 分
练习:
注意加强对匀变速折返运 动的全程求解方法的掌握
注意矢量求解的规范
t 5s h 平均速度: v 5m/s 方向竖直向下 t h 2H 平均速率: V 13m/s t
第 一 部 分
练习:
物 体 的 运 动
物 体 的 运 动
A
初位置
L S
末位置
B
(2)速度 物 速度增量(矢量):反映质点速度的变化。 体 速度增量的定义: v = vt - v0 的 三种情况:大小变;方向变;大小、方向都变。
运 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v0 Δv 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 一 部 分
2、质点运动变化的描述
vt
v0 vt
平抛运动
练习
物 体 的 运 动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2s末到6s末的位 移为24m,从7s初到10s末的位移为40m,求物体的 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大小?
x v0 vt v vt t 2 2 x1 24 v4 6m/s t1 4 v8 x2 40 10m/s t2 4
v0
Δv
Δv
vt
速度增运算遵从三角形法则,方向由初速度矢 端指向末速度矢端。
第 一 部 分
3、质点运动变化快慢的描述
瞬时速度(矢量):反映质点位置变化的快慢。 定义:v=x/t(t趋近于0) 速度的方向 质点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标量)(瞬时速度的大小)
v
P O
物 体 的 运 动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体 的 运 动
第 一 部 分
练习:
l=5m
卡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骑 自行车的人跌倒,司机刹车的反映时间为0.6s,刹车 物 后卡车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从司机 体 发现情况经过5.0s卡车行驶的距离。
物 体 的 运 动
第二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
一、力的基本概念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三部分 圆周运动
一、曲线运动 二、圆周运动模型及规律 三、天体运动
第 一 部 分
第四部分 功 机械能
一、功 功率 二、动能定理 三、机械能守恒 四、功能关系
四、受迫振动与共振 五、机械波 六、波的干涉和衍射
物 体 的 运 动
二、实验基础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物 体 的 运 动
第十五部分 原子 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模型 二、光谱及光谱分析 三、原子核
第十六部分 物理实验
一、高考实验分类考点及要求
第 一 部 分
物 体 的 运 动
模型化思维结构概述
第 一 部 分
一、物理模型
物理学是“模型”的科学。 物理模型,往往是在对一些现实物理过程或对象进行 科学地分析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性因素),忽 略次要矛盾(次要性因素)后得到的,它能够更加清晰地 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物理模型的建构是在某些条件下抽 象出来的简化近似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学理论的 发展进化过程,就是物理模型发展进化的过程。 物理学概念、规律都是对物理模型(对象或过程)而 言的。我们在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将 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加以描述。 高中物理的主要过程模型有:直线运动、平抛运动 (斜抛)、圆周运动(天体)、碰撞、反冲(爆炸)、简 谐振动、横波、电磁感应、流体、辐射球模型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物体速度的增量为零; B.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发 生变化,但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 C.对于竖直上抛运动,任意一段时间内,运动物 体速度增量的方向相同; D.对于平抛运动,任意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速 度增量相同; E.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运动 物体速度增量相同; F.如果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增量为零,则该 段时间内物体一定做匀速运动。
位置:三维空间中的点坐标A(x0,y0,z0) z A(x0,y0,z0)
物 体 的 运 动
O
x
y
三维空间坐标系即运动参考系
第 一 部 分
2、质点运动变化的描述
(1)位移与路程
位移(矢量): 反映质点空间位置的变化。 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一、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断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磁综合 四、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五、自感 六、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七、交流电的有效值 八、变压器 九、容抗与感抗 十、电磁场与电磁波
六、带电粒子交替进入电场、 磁场的运动 七、带电质点在复合场中运动 八、物理规律的优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