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生效日期:
1、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2、检测目的
检测及推定普通混凝土强度。
3、标准及规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仪器设备
(1)回弹仪(2)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锤等工具(4)碳化深度测定仪(5)1%酚酞酒精试剂
5、检测准备
5.1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和委托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和砼强度等级;(3)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沙石的品种和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和混凝土配合比等;(4)模板类型、混凝土浇注、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5)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记录;(6)结构或构件的检测原因说明;
5.2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仪器要轻拿轻放,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检测。
(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
尤其在顶板回弹等较高位置检测时,必须保证爬梯等辅助工具的稳固安全。
(3)检测过程要做到文明施测。
6现场检测
6.1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原则
6.1.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测区数量上不少
于10个;
6.1.2.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不应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
应少于10件,对一般施工质量的监测和结构性能的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规定抽样;
6.1.3.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件,其
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6.2按批抽检检测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可作同批构件
6.2.1.混凝土设计强度同一等级
6.2.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相同
6.2.3.构件种类相同
6.2.4.施工阶段所处状态基本相同
6.3测区布置
(1)在条件允许时,测区宜优先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2)测区
可在构件两个对应面、相邻面或同一面布置(3)测区宜均匀布置,相邻两测区
的间距不宜大于2m (4)测区宜避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5)测区尺寸宜为
200mm*200mm;采用平测时宜为400mm*400mm (6)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
不应有接缝、施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应避开蜂窝麻面部位。
必要时可
用砂轮片清除表面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7、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7.1回弹值计算
用回弹仪测试时,宜使仪器处于水平状态,测试混凝土浇灌方向的侧面。
如
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非水平状态测试,或测试混凝土浇筑方向的顶面或底
面,应按《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构件上每一测区的
两个相对测试面各弹击8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
0。
测点在测区围宜均匀分布,但不得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
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0mm ;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小于50mm ,且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两个相对测试面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0
1
10
i
i R
R ==
∑
式中:R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i R ——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非水平状态测得的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a a R R R α=+
式中a R ——修正后的测区回弹值;
a R α——测试角度为α时的回弹修正值,按规表5.2.5选用。
由混凝土浇筑方向的顶面或底面测得的回弹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t b
a a a R R R R =++
式中 t
a R ——测顶面时的回弹修正值,按规表5.2.6选用;
b
a R ——测底面时回弹修正值,按规表5.2.6选用。
注:1.当测试角a =0°时,修正值为0; 2.表中未列数值,可用插法求得。
在测试时, 如仪器处于非水平状态, 同时构件测区又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 则应对测得的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然后进行顶面或底面修正。
7.2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
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测量超声声时时,应保证换能器 与混凝土耦合良好,测试的声时值应精确至0.1μs;声速值应精确至0.01km/s 。
超声测距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在每个测区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各布置3 个测点,且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
测区声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 =l/tm tm =(t1+t2+t3)/3
式中v ——测区声速值,km/s ; l ——超声测距,mm ; tm ——测区平均声时值,μs; t1,t2,t3——分别为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时值。
当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与底面测试时,测区声速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va =βv
式中va —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km/s ; β—超声测试面修正系数。
在混凝土浇筑顶面及底面测试时, β=1.034; 在混凝土侧面测试时,β=1。
7.3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构件第i 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应根据第7.1、7.2规定的修正后的测区回弹值及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优先采用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推定。
当无该类测强曲线时,经验证后也可按附录二的规定确定,或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粗骨料为卵石时
1.439 1.769
,0.0056c cu i ai
ai f v R = 二、粗骨料为碎石时
1.656 1.410,0.0162c cu i ai
ai f v R = 式中,,c
cu i f ——第i 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 ),精确至0.1MPa 。
当结构所用材料与制定的测强曲线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 须用同条件试块 或从结构构件测区钻取的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数量应不少于3个。
此时,得到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乘以修正系数。
8、检测报告
评定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容; 1、建设单位名称;
2、委托单位;
3、施工单位;
4、设计单位;
5、工程名称和结构或构件名称;
6、施工日期;
7、检测原因;
8、检测环境;
9、检测依据; 10、回弹仪生产厂、型号、出厂编号及检定证号;11、结构或构件的平均强度值、标准差、最小测区强度值及强度推定值;12、出具报告的单位名称(盖章)、审核人、检测负责人、试验人员的;13、检测及出具报告的日期;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对于在报告中难于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容,应附以简图并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