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装置技术报告例文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装置技术报告例文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本装置采用双极法检定工作用热电偶。 即将被检热电偶与标准一等热电偶捆扎在一 起,工作端平齐,并使工作端置于检定炉的最高温区。在设定的温度下,由数表测出被 检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势值。经数据处理,得到各设定点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势修 正值,并换算成温度值。
自动检测装置
油槽
9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 K= u(e 标 2)=
3 ,半宽为 0.78
μ V
0.78 3
=0.45μ V
υ (e 被 2)=50
3.3.3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3)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3)来源于测量回路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测试结果可得,其寄生电势不超过±0.4μ V。 u(e 被 4)=
8 3
V υ (e 被 5)=12
u(e 被 5)=
4.62 μ V
3.1.6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的合成
2 2 2 2 2 u(e 被)= u ( e被1 ) u ( e被 2 ) u ( e被3 ) u ( e被 4 ) u ( e被5 ) 7.5μ V
υ (e 被)=70
0.75 4
=0.38μ V
υ (e 被)=9
3.3.2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2
)来源于数表测量误差,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当检测点为 1000℃时,测量示值接近
10mV,根据数表检定结果可知,最大示值误差为=±(37ppm*rdg+6ppm*200)=±1.57μ V。
V
υ (e 被 4)=12
3.1.5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 5)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 5)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8μ 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 盖因子 K=
3 ,半宽 a=8μ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输入量 e 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的评定 输入量 e 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不确定度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检定炉温场 分布不均、测量回路寄生电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1.1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 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 (e 被 1) 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 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 以 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 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10 次, 测得数据为 41.320、 41.320、 41.321、 41.322、 41.322、 41.322、 41.323、41.324、41.325、41.324mV。则 S1=0.0017m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 4 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
υ (e 被 4)=12
3.3.4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4)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4)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 0.4μ 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覆盖因子 K=
41.2762
热电偶 1000℃检定的重复性 检 2
41.2773
定 5

果 6
mV 7 8
41.2758
3
41.2767
4
41.2749
9
41.2773
10
41.2749
41.2765
n
41.2771 41.2755
2
标准偏 差
( x x)
S=1000×
i 1 i
n 1
=
0.92 μV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 量 标

名 称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装置
计 量 标 准 负 责 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 写 日 期


一、 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2) 二、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2) 三、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3) 四、 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4) 五、 环境条件………………………………………………………………… (4) 六、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5) 七、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6) 八、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7) 九、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8)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1) 十一、结论…………………………………………………………………(13) 十二、附加说明……………………………………………………………(13)
( x x)
S= 1000×
i 1 i
n
2
n 1
= 0.92 μV
< S1 = 1.7μV
实测值 S= 0.92 μV,小于不确定度评定中引用数值(S1=0.0017mV) ,装置的检定 重复性符合要求。
6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热电偶测量稳定性考核:以一支 K 型Ⅰ级热电偶作为被检对象,每隔 1 个半月,用 该计量标准装置在 1000℃进行检定,共测试四组数据。取这四组中对应的检定结果最大 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该计量标准装置在这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 被检编号 第一次检定结果(mV) 第二次检定结果(mV) 第三次检定结果(mV) S12-1-47 41.2768 41.2753 41.2762
7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一、工业热电偶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30%-80% 1.3 测量标准 一等标准铂铑 10—铂热电偶;7 位半数表。 1.4 测量对象 Ⅰ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1.5 测量方法 比较法 2.数学模型
2 2 u(E 标)= u ( E 标1 ) u ( e标 2 ) 8.1 μ V
υ (E 标 2)=50
υ (E 标)=100
3.3 输入量 e 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的评定 输入量 e 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主要来源于标准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测量回路寄生电 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3.1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 (e 标 1) 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 采用 A 类方法进行评定。 以 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 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10 次,测得标准热电偶电动势数据为 9.582、9.582、9.582、9.582、 9.582、9.583、9.583、9.583、9.583mV。则 S1=0.75μ 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 4 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e 被)=
第四次检定结果(mV) 41.2759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mV) 0.0015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0.0015mV (1.5uV) ,即为: 0.0385℃, 小于检定规程 JJG75-1995 中要求的一等标准铂铑 10-铂热电偶 3 uV 的稳定性要求。且小于Ⅰ级 K 型热电偶最小允许 误差绝对值:1.5×1/5=0.3℃。同时也小于扩展不确定度 1.2℃。 所以本装置热电偶测量部分稳定性,符合要求。
e被 (t) e被 (t )
E标 (t) e标 (t ) S被 (t) S标 (t)
( t) 式中 e被 ------被测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 t 的热电动势 e被 (t ) ------被测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 t’)的热电动势 E标 (t) ------标准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 t 的热电动势 e标 (t ) ------标准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 t’)的热电动势 S标 ( t) ( t) 、 S被 -------标准、被检偶在需测量点温度 t 的微分热电动势
比较法
下一 级计 量器 具
K、N、E、T 型热电偶 (0~1200)℃ Ⅰ级、Ⅱ级
5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选用两支热电偶,一等标准热电偶和 K 型Ⅰ级热电偶,一等标准热电偶为标准,另 一支作为被检,在本装置上,在 1000℃进行 10 次等精度检定。测量结果填入下表,计 算求出本标准装置的标准差 S 值。 测试 名称 1
3 ,半宽为 0.00152 mV
υ (e 被 2)=50
0.00152 3
=0.00088mV=0.88μ V
3.1.3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 3)的评定 8
标准不确定度 u(e 被 3)来源于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由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引起的最 大误差不超过 20μ V,覆盖因子 K= u(e 被 3)=
3.2 输入量 E 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 u (E 标)的评定 u (E 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和年稳定性,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3.2.1 标准不确定度 u (E 标 1)的评定 u (E 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由不确定度分析报告可知,其不确定度为 7.4μ V。 所以 u(E 标 1)=7.4μ V υ (E 标 1)=50 3.2.2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 2 )主要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的年不稳定性,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合格期内的二等 热电偶热电势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0μ 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覆盖因子 K=3,半宽 a=10μ V。 所以 u(E 标 2)=10/3=3.3μ V 3.2.1 标准不确定度 u(E 标)的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