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语文病句及类型答案

最新初中语文病句及类型答案

初中语文病句及类型病句及类型(一)第一部分: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一、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一)举例: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

造成了歧义。

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

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

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

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

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练习试试看:1、从小王明确了参军目的以后,就主动地苦练杀敌本领。

2、看了电影《陈毅市长》,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进行辅导,有不明白的问题就问,学习成绩进步可快了。

4、眼看着敌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们的胸中闪烁5、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

应作如下修改: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

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

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

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

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

可将“行动”删掉。

1、中国人民从来就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2、一个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高潮正在全国展开。

3、三年来,我战胜了不少难题,然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学习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1、这次大会对工作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2、我们普遍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3、我校两个初中二年级的篮球队正在进行友谊比赛。

四、句式杂糅。

(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一)举例: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五、不合事理。

(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一)举例: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

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

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

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

应当删掉后一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一)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等;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强调某方面内容、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等。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答题格式: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答题格式: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或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3;设问:答题格式:无疑而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夸张: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6、拟人: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7﹑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等;8﹑对偶:句式整齐,结构对称,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等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意思,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