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特别备注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二、无菌容器使用法(一)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一)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小时内有效;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四、戴无菌手套(一)目的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二)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皮内注射技术(一)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眍步骤。

(二)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和查对制度,关心患者;2、做药物过敏试验者要准确判断试验结果,必要时需两人进行认定。

结果阳性者,应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在病历和体温单上注明并在患者床头卡上做醒目标记,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药物;3、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如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禁止做皮试。

皮试液要现用现配配,剂量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4、注射后10min判断结果,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要观察30min,以及时发现迟发性过敏反应;5、如患者发生过敏时,要立即使患者平卧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根据药物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给予氧气吸入;6、进针时应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以免进针角度过大将药液注入皮下。

拔针后不要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观察。

静脉采血术操作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术(一)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协助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指导患者:1、按照临床检验监测项目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法按压穿刺点。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和查对制度;2、采集方法、量和采集时间要正确,标本要及时送检,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查结果;3、做生化检验时应在空腹时抽血,要事先告知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免因进食而影响检查结果;4、禁止在输液、输血、静脉置管处抽取血液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取;5、特殊标本在化验单上注明采集时间;6、细菌培养血液标本应在未用抗生素前抽取,已使用者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注入培养瓶时不可混入消毒剂、防腐剂及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7、注意个人防护,防止针刺伤。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一)目的按照医嘱正确地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

(二)指导患者:告知患者所输药物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2、操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确保安全;3、应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4、根据病情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滴速;5、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逐渐按向心方向选择;6、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内空气,液体滴完时要及时更换,严防空气进入血管,造成空气栓塞;7、连续输液24小时以上者,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一次;8、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病人,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发生,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

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微量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输入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

(二)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安全;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它必需参数,避免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随时观察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4、使用微量泵时,注射器、泵延长管与头皮针之间要衔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静脉。

5、使用微量泵注意没24小时更换注射器、泵延长管机头皮针,如有污染应随时更换6、微量注射泵长期使用时需48—72小时更换注射部位,以免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使用对局部血管造成损坏。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得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三)注意事项l、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三查八对制度和操作规程;2、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3、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4、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药物,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待血液即将输完时,继续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以使输血器内的余血全部输入体内;5、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6、输血过程中应主动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如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留全血以备查明原因7、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口腔护理技术(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观察口腔内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3、保证患者舒适。

三、保证患者舒适。

(二)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配合事项;2、指导患者正确漱口,避免呛咳或者误吸。

(三)注意事项1、棉球湿度适宜,防止因水分过多造成误吸,擦洗时勿过深以免触及咽部引起恶心;2、昏迷患者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操作时棉球应夹紧,需用张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3、擦洗时动作轻柔,勿用力过猛,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防止碰伤粘摸及牙龈;4、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要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霉菌感染;5、有活动义齿者,应取下清洗干净放在冷开水中备用,禁用热水或消毒液浸泡;6、护士操作前后应清点棉球数量;7、传染病患者用过之物品,按相应要求处理。

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血压测量技术(一)目的:l、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二)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测血压时的注意事项;2、根据患者实际晴况,可以指导患者或者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2、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袖带,偏瘫患者测量健侧肢体;3、若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4、血压计要定期检查和校正,保证其准确性,切勿倒置或震动。

需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患者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5、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猛,以免读值误差;6、当动脉搏动音听不清或异常需重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测量结果应取最低值。

舒张压变音和消失音相差较大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数值;7、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如袖带太窄、过宽,过松、过紧均可影响血压值。

8、如为测量下肢血压,记录时应注明。

中心供氧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指导患者:l、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的安全知识;(三)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进行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4、吸氧过程中做到四防:防火、放油、防震、防热;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超声雾化吸入技术(一)目的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2)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2.水温超过60℃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