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道难课后练习含答案

蜀道难课后练习含答案

《蜀道难》课后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蜀.道(Shǔ)蚕丛.(cōnɡ)鱼凫.(fú) 钩.连(ɡōu)B.峨.眉(é) 石栈.(zhàn) 黄鹤.(hè) 猿猱.(náo)C.攀.援(pān) 抚膺.(yīnɡ)巉.岩(chán) 雄雌.(chí)D.凋.零(diāo)瀑.流(pù) 喧豗.(huī) 峥嵘.(yónɡ)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危险。

B.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把守。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B.猿猱欲度愁攀援C.以手抚膺坐长叹D.所守或匪亲9.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0.有人说:一个“香”字用的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送友人入蜀①[唐]李白见说蚕丛路②,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②蚕丛:古蜀王名。

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

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

1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

C.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

D.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13.颔联中的“起”和“生”两个字均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赴阙:去京城。

②太华:即西岳华山。

在今陕西华阴县。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两山分处黄河南北。

14.中间两联对仗是这首五律的精华之所在。

请用概括性的语言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以“犹自梦渔樵”作结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一感觉结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表达16.参照下面的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二: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17.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

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

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发展推向顶峰。

1【解析】A项,“丛”应读cónɡ;C项,“雌”应读cí;D项,“嵘”应读rón ɡ。

【答案】B2【解析】A项,危:高。

【答案】A3【解析】B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

【答案】B4【解析】A、B、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5【解析】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

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答案】D6【解析】C项,“砯”:这里作动词用,是冲击的意思。

【答案】C7【解析】A项,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

B项,都是副词,只是。

C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

D项,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答案】B8【解析】D项,匪通“非”。

【答案】D9【解析】C项,“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答案】C10【答案】“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

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11【答案】“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12【解析】“客栈”应为“栈道”;上句写的是诗人入蜀途中栈道上的景致,下句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