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干燥
t↑→PS↑→φ↓,但H不变 (在没达到饱和之前无水凝出) 所以空气预热可提高载湿能力.
计算: 空气向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湿纱布中水向空气的传质速率为 :
因湿球温度处的热量达平衡状态: 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 等于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即:
而当
P=101.33 kPa t≥100℃时 Ps≥P φ= Pw/P ,Pw= φP ∴ H = 0.622 Pw/(P-Pw) = 0.622 φ/(1-φ)
此时φ只取决于 与温度无关,
H,
此时φ值均等于t=100℃时
的φ值,所以t>100℃后
的φ线⊥向上,与H线平行。
∵ 30℃时,PS = 4.25 kpa ∴ HS = 0.622 pS /(P - pS) = 0.622×4.25 /(101.33-4.25) = 0.0272 kg/kg φ = pw /pS = 2.33 / 4.25 = 0.548
(2)50℃时,PS = 12.33 kpa H不变 φ= pw /pS = 2.33 / 12.33 = 0.189 Q = IH50℃ - IH30℃ =[( 1.01+1.88H ) t50+ r0H ] - [(1.01+1.88H) t30+ r0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湿空气在温度308K和总压 1.52Mpa 下,已知其湿度H为 0.0023Kg水/Kg绝干空气, 则其比容υH应为多少? 解: υH = (0.772+1.244H) ×(T/273)(1.013×105/P)
=(0.772+1.244×0.0023) ×(308/273)(1.013/15.2) = 0.0583(m3湿气/Kg绝干空气)
只要有非结合水存在,物料中 水的平衡蒸汽压Pe不变, 总等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s, (因为此时物料中含的水相当 于纯水),非结合水除完,平 衡蒸汽压Pe下降。 测此曲线可知非结合水含量
用φ代替Pe, 平衡曲线随温度变化较小。 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困难, 可利用平衡关系外推得到。 不同物料平衡曲线不同
=(1.01+1.88H )(50-30) = 20.74 KJ
2、在101.33 kpa 压力下,测得 湿空气的露点为20 ℃, 求此空气的湿度。 解:20 ℃下,PS=2.34 kpa ∴HS = 0.622 pS /(P - pS) = 0.622×2.34 /(101.33-2.34) = 0.0147 kg/kg 此时空气湿度 H = HS
第十四章
固 体干燥
干燥是生活中
最常见的单元操作
如:洗衣服(脱水→凉晒)
工厂中颗粒物料的凉晒、 木材干燥等
气流干燥输送机
微波干燥杀菌设备
物料的去湿方法分类: 1、机械去湿: 离心过滤(去除大量水)
2、吸附去湿: 干燥器中硅胶(去少量水)
3、热能去湿: 对流(本章讲,常用) 辐射(红外等) 介电(微波炉)
Pw随H变,读右端纵标。
湿空气性质课小结 一、湿空气性质:9个 H = 0.622 Pw/(P-Pw) =0.622φPs(P- φPs) HS = 0.622 Ps(P- Ps)
φ= Pw/PS ( PS≤P ) = Pw/P ( PS>P ) CH = Cg+ CvH=1.01+1.88H υH=(0.773+1.244H) T /273 I=(1.01+1.88H)t+2500H t、tw、tas、td
1、已知: P = 101.33 kpa t = 30℃ ,pw= 2.33 kpa 求: (1)H,HS,φ (2)将此湿空气加热到50℃, 其湿度、相对湿度为多少? 1kg干空气需加入热量多少?
解:(1)30℃时, H = 0.622 pw /(P - pw ) =0.622×2.33 /(101.33-2.33) = 0.0146 kg/kg
在一定t下,由实验测定的某物 料平衡曲线,将该平衡曲线延 长,与φ=100%相交,交点以下 为该物料的结合水,其蒸汽压 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 压。交点以上为非结合水,其蒸 汽压等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根据物料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 其中所含水分能否用对流干燥 方法除去来划分,可分为: 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 平衡水是指定空气状态下的干 燥极限,推动力:Pe-Pw
如:已知Pw或H及t确定状
态点,沿等H线向下与 t=100℃相交确定φ值。 例: H=0.032,t=120℃ 求:φ 解:按上面步骤得φ=5%
φ<100%为不饱和区
(对干燥有意义)
φ>100%为过饱和区 (此时湿空气呈雾状,是
干燥应避免的)
5、水蒸气分压线:
一、表面汽化控制 如纸、皮革等,其内部水能迅 速地达到物料表面,因此为表 面汽化控制。 只要物料表面潮湿,其温度为 空气的湿球温度。此类干燥操 作,完全由周围干燥介质的情 况而定。
二、内部扩散控制 如木材、陶土等,表面干燥后 内部水不能及时扩散到表面, 因此蒸发表面向内移动。 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增加内部 扩散速率,或降低表面的汽化 速率。
解:Pw
→H ,沿等湿线向 上交t = 50℃ 为状态点
6、已知:
I ,tw 能否确定状态点? 7、已知:H ,td 能否确定状态点?
t升高, P不变,pw不变,H不变, φ减小,表明湿空气接纳水 汽的能力增强。
第三次课作业
6、
思考题:7、8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各参数间 的关系绘制了湿度图,即: 在P一定时,将湿空气的各个 参数关联起来的图。 两个独立的变量即可在图上 确定一个状态点。 根据目的和使用,可选择不同 坐标,所以湿度图的形式不同。
如:H-T(湿度-温度)图 I-H(焓-湿度)图 I-H图用的多,也较方便
令其与25℃,φ=50%
的空气
接触,
则该物料的:自由含水量
为__Kg水/Kg绝干料,
结合水含量为
___ Kg水/Kg绝干料, 非结合水的含量为__ Kg水/Kg绝干料。
2、
木材与t=25℃,φ=0.6的湿
空气接触,由平衡曲线查得 X*=0.117kg水/kg干若: 木材的含水量为X=0.3, 是什么过程?推动力?
I-H图介绍 此图在1atm的总压下绘制 (P不同,图不同) 纵轴为I,横轴为H,为避免线 条太拥挤,采用了斜角坐标, 即纵、横轴夹角为135° 图上共有5条线
1、等湿线:平行纵轴
(H相同,状态点不同的湿
空气有相同的td) 2、等焓线:平行真正横轴 (I相同,状态点不同的湿 空气有相同的tas或tw)
二、四个温度的关系
tW≈tas(等I冷却→φ=1)
(湿物料表面温度) td (等湿冷却→ φ=1) φ<1,t>tW(tas)>td φ=1, t=tW(tas)= td
三、湿空气性质的求取
计算、查图 1.总压一定,两个独立变量 确定一个状态点→查图 2.利用定义式→计算
例:晒衣服,阴天晒不干 (平衡水含量高)
1.
已知在常压及25℃下水 份在某湿物料与空气之间 的平衡关系为: φ=100%时, x*=0.02 Kg水/Kg绝干料;
φ=50%时,
*=0.008Kg水/Kg绝干料; x
现该物料含水量为 0.25Kg水/Kg绝干料,
提问: 1、空气预热时,其H和φ如何变化? 2、 φ=99.8%时,四个温度的关系? 3、 φ=100%呢? 4、t=50℃,td=30℃能否确定状态点? 5、 t=50℃,tw=35℃能否确定状态点? 6、H=0.02,pw=3 kPa 能否确定状态点?
干燥是湿空气和湿物料之间的传热 传质过程,所以讨论完湿空气的性 质,接下来要讨论湿物料的性质, 即:湿物料中的水是以何种方式与 物料结合的。 根据物料与水分结合状况可将物料 中所含水分为: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确定状态点: 1、已知:t=60℃,tw=45℃ 求:H,I,φ,td 解:tw=tas=45℃→φ=100% 相 交,沿等焓线I与t=60℃ 相交的交点为状态点, 由此点查所需值
2、已知:
t=100℃
,tas=35℃ 求:H,I,φ,td 解: 同1
3、已知:t=100℃,td=20℃
饱和湿度:
绝对湿度H 只表明含水量的多少, 看不出空气的吸湿能力, 而干燥关心的正是吸湿能力φ。
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 湿空气的水汽分压pw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 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用符号φ表示
原因: φ=1时,湿空气饱和,PW=P, 即空气中全是水气, 但此时温度高,PS>P, 如按φ=PW/PS计算,φ<1不合理
第一次课作业 1、2、3、 思考题1、2、3
从对流干燥流程可见:
湿空气既是热的载体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