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APGIS综合实验报告

MAPGIS综合实验报告

MAPGIS综合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02)二、实验过程1.MapGIS 栅格图像配准 (03)2. 图像二值化 (05)3. MapGIS 矢量化 (06)4. 图形编辑 (11)5. 属性编辑 (19)6. 图文互查 (21)7. 对说获得的数据进行利用和分析 (24)8. 自定义制图符号 (31)9. 输出不同比例尺地图 (35)三、实验总结 (41)MAPGIS实验综合报告一、实验目的。

MAPGIS是通用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的图形显示、各类地图制图的制作功能,作为个来数学信息的可视化转换工具,可以讲数字形式的地理信息以直观的图形形式在屏幕上显示,能自动进行线段跟踪、结点平差、线段接点裁剪与延伸,多边形拓扑结构的自动生成,还可以消除图幅之间元的街边误差,为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桌面式地理信息系统。

所以,在将图矢量化时应用MAPGIS软件是十分便捷的,同时综合了此软件的基础操作和方法,能培养我们的自出探究能力和中和分析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我们以后能熟练运用MAPGIS的开始,路还很长,我们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钻研才能完全掌握它。

下面针对这一次的实验成果中来谈一谈如何运用MAPGIS。

二、实验过程。

1.MapGIS 栅格图像配准1.1装载图像1.1.1准备工作使用纸质地图,在扫描仪中扫描为图像1.1.2打开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如图1.1.2-1所示如图1.1.2-11.1.3在点击图像分析模块的菜单“文件”-> “数据输入”,将其他栅格图像(mpg,jpg ,tif 等)转换为MapGIS 的栅格图像格式(.msi ),选转换数据类型,点击“添加文件”,添加要转换的文件到转换文件表中,然后点击“转换即可。

1.2图像校正1.2.1在“图像分析”菜单中,打开已经转换好的文件,进行文件的校正如图1.2.1-1。

如图1.2.1-11.2.2 打开菜单【镶嵌融合】下的“编辑模式1”,“校正预览”和“控制点息”。

会发现原MapGIS 文件中自动存在了改幅图像的四个拐角端点的配准,我们可以删除这些控制点,添加自己的控制点。

在菜单中选择【镶嵌融合】—“ 添加控制点” ,单击左侧工作区添加控制点,会放大显示,调整好控制点位置后,按空格键,弹出输入新坐标,如此重复添加控制点,直到个数满足校正参数要求(大约10个控制点以上)。

如图1.2.2-1。

并把校正好的文件保存好。

如图1.2.2-1控制点自动保存,输入完后关闭即可。

至此便完成了配准的步骤。

2.图像二值化2.1二值化的原理:二值图像,就是指图像上说有点得灰度值只有两种可能不为“0”就为“255”,也就是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

这里采用阈值分割技术二值化影像,即所有灰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得相当虎被判决为属于物体,灰度值用“255”表示,否则这些像素点被排除在物体区域以外,灰度值为“0”,表示背景。

2.2二值化操作步骤2.2.1打开刚才校正好的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处理的方法为”影像处理”—“影像二值化”进行处理。

如图2.2.1-1所示如图2.2.1-1弹出对话框后:在所要进行二值化处理的影像文件中,选择所要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波段;灰度增强,对所选择的波段进行灰度增强处理,包括线性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规则化、直方图标准化,如果选择无,则表示不进行灰度增强;二值化:对所选波段进行二值化处理包括;单阈值法、可变阈值法、自适应阈值法、最优阈值法、分区最佳阈值法、可变分区最佳阈值法、分区双阈值法、可变分区双阈值法。

如图2.2.1-2所示图2.2.1-22.2.2在“算法流程”窗口中,计算出所需的二值图片,把处理好的文件进行“保存”输出。

如图2.2.2-1图2.2.2-13.MapGIS 矢量化3.1矢量化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数据输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3.1.1读图、分层。

新建工程。

在MAPGIS6.7主菜单中选择“图形处理”—“输入编辑”。

新建好一个新的工程文件。

如图3.1.1-13.1.2在新建好的工程中创建新的图层。

如图3.1.2-1图3.1.2-13.1.3编辑图层名称。

3.1.4编辑系统库。

3.1.5新建工程图例,关联工程图例。

3.1.6打开图例板。

3.2矢量化范围3.2.1导入光栅文件。

点击“V矢量化”—“装入光栅文件”这把矢量化好的文件输入到了创建的文件中。

如图3.2.1-1、3.2.1-2所示如图3.2.1-1如图3.2.1-23.3矢量化高程参数3.3.1在“V矢量化”—选择“设置高程参数”,对矢量化的高程参数进行修改。

如图3.3.1-1图3.3.1-13.4、设置矢量化参数矢量化参数包括矢量化时的几个必须的控制参数设置矢量化参数窗口如下图3.4-1所示:图3.4-1抽稀因子:是经验值。

为了减少数据的多余,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系统在不响数据精度的条件下自动进行抽稀,该抽稀因子就是控制线在抽稀后与原光栅心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

同步步数:就是在矢量化线的过程中,在搜索光栅线的中线点时,允许向搜索的最大像素个数。

若在给定的允许范围内,搜索不到中心线,则系统自动束当前跟踪。

细线:对于1—3个像素点宽的线,采用细线操作,只对灰度和彩色图像有效。

中线:对于3—5个像素点宽的线,采用中线操作,只对灰度和彩色图像有效。

粗线:对于5个像素点以上宽度的线。

宜采用粗线操作。

只对灰度和彩色图像有效。

操作如下图3.4-2所示。

图3.4-23.5交互式矢量化3.5.1进行矢量化,点击“V矢量化”中选择“交互式矢量化”则可以对文件中的线条进行矢量化跟踪。

如图3.5.1-1所示。

如图3.5.1-14.图形编辑4.1.1新建一工程,在左边的“工程管理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添加项目”命令;系统弹出对话框,选择演示数据“等高线自动赋值.WL”,并单击“打开”按钮;4.1.2第一步:让线文件“等高线自动赋值.WL”处于“当前编辑”状态,编辑其属性结构,如图4.1.2-1、图4.1.2-2:(参照“线编辑”)4.1.3第二步:单击“矢量化”菜单下的“高程自动赋值”命令,然后将鼠标放在等高线的中央,按住左键拖动,图4.1.2-1图4.1.2-24.1.4然后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则系统会弹出“高程增量设置”对话框,如图4.1.4-1,假设当前的高程值为1000,高程距为-10(可以知道这样的地形应该为一山峰);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实现等高线自动赋值,结果如图4.1.4-2:图4.1.4-1 图4.1.4-24.1.5结果本次实验的成果是实现了数据的矢量化,创建好了数据库构架,为后期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实验2时,我们已经对数据进行了矢量化,现在让我们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编辑。

4.2.1点、线、区编辑:挪动、裁剪、旋转、复制等4.2.1 创建点,打开新建好的工程,在左边的窗口上点击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点”,则出现“输入新建项目文件名”的窗口,输入文件名已经存放路径,则实现点得创建,如图4.2.1-1所示。

图4.2.1-1在添加好的项目前面打勾,再点击菜单栏上面的“N点编辑”,在其下拉条中选择你需要编辑的项目。

如图4.2.1-2所示。

如果你想建立点,则在工具栏中找到图标,点击即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图4.2.1-24.2.2创建线,创建线的方法可以参考点创建。

4.2.3点、线、区的挪动、裁剪、旋转、复制方法,以线为例:①、选择想要编辑的线条,“L线编辑”—“移动线”,则可以实现线的移动。

②、选择想要编辑的线条,“L线编辑”—“剪断线”,选择相应的剪断线类型,则可实现线的剪断。

③、选择想要编辑的线条,“L线编辑”—“旋转线”,自己调整需要旋转的度数,实现线的旋转。

④、选择想要编辑的线条,“L线编辑”—“复制线”,把复制的线条挪动到相应的位置,实现线的复制。

点、区的挪动、裁剪、旋转、复制方法与线的编辑方法基本一致,不再重复。

4.3自动裁剪、拓扑造区4.3.1在输入的线编辑的状态下,选择“其他”—“自动剪断线”则会把相交的线段进行自动剪断。

如图4.3.1-1所图4.3.1-14.3.2拓扑造区:拓扑造区的方法可以参考点创建。

但是在输入区的方法是,先在线项目中画好线条,点击菜单栏中“T其他”—“线转弧段”即可把输入好的线条转换为弧线。

在弧段中即可造区。

具体方法为如图4.3.2-1图4.3.2-14.4检查重叠与自相交4.4.1将演示数据调入当前工程,并使其处于“当前编辑”状态,如图4.4.1-1所示图4.4.1-14.4.2第一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命令;如图4.4.2-1所示。

图4.4.2-14.4.3第二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自动剪断线”命令;如图4.4.3-1所示图4.4.3-14.4.4第三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清除微短线”命令,默认“最小线长”,并单击“确定”按钮,这时系统通常都会检测到矢量化的过程中存在的拓扑错误,如图4.4.4-1、4.4.4-2所示。

图4.4.4-1图4.4.4-24.4.5单击“其它”菜单下的“线转弧段”命令,系统自动生成一区文件,命名为“中国行政区划”,单击“保存”按钮;4.4.6在“工程管理窗口”右键“添加项目”,如左图,将上一步生成的区文件,添加到当前的工程中来,并使其处于“当前编辑”状态;4.4.7单击“其它”菜单下的“区拓扑错误检查”命令,如果有拓扑错误同样要反复修改,如图4.4.7-1所示;图4.4.7-14.5拓扑重建4.5.1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拓扑重建”命令,系统会自动的将每个区填充不同的颜色,形成不同的区,如图4.5.1-1;图4.5.1-14.5.2拓扑造区的结果如图4.5.2-1所示。

图4.5.2-15.属性编辑5.1点编辑。

5.1.1选择点属性编辑工具,选择所要编辑的点进行编辑。

5.1.2点参数的编辑请参照线参数编辑。

5.2线编辑。

在此时作图中,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数在整个过程中,所要线编辑时图形编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数据矢量化进行操作,进入系统的数据都是点图元和线图元。

由于系统和人工的误差,编辑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5.2.1拖到操作。

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开,拖动鼠标到适当位置后松开鼠标左键,着可完成线的拖动。

5.2.2修改线参数。

选择对输入的因素进行相应属性的编辑,现在我们以对线属性编辑为例,“L线编辑”—“X参数编辑”—“修改线属性”。

如图5.2.2-1、5.2.2-2所示图5.2.2-1 图5.2.2-25.3线属性结构编辑。

次功能修改线的属性结构属性。

选中该命令后,点击某线即属性窗口进行修改。

如图5.3-1所示。

图5.3-15.4自动线标注:将线属性结构中某个属性一中点、平均或动态方式标注在线上,便于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