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4节)第1节温度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0C 。

“-4.70C”读做负4.7摄氏度或读做零下4.7摄氏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

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3)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玻璃外壳、刻度(均匀);(4)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等: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练习:如图4中乙正确..。

...、甲和丙错误4、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原理: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4):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5):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

图6图4图4 图5图6、体温计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4、晶体:冰、海波、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石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却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3、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熔点(48℃),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10)FG 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甲乙丙丁8、辨认熔化、凝固图像:(1)是熔化图像的是甲、乙,是凝固图像的是丙丁,是晶体图像的是甲、丙,非晶体图像的是乙、丁。

(2)丙图中,EF段物质处于液态状态,FG段处于固夜共存态,GH段处于固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48 ℃,甲图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BC 段。

(3)从甲图中获得的信息有:①该物质是晶体,②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海波有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状态。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

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熔化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持续的吸热。

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否?)右图沸点为99 ℃。

(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必须继续吸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压锅煮饭)3、蒸发:(1)是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注:蒸发的快慢与(1)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晾,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晾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4)沸腾比蒸发剧烈。

6、液化:物质从气态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而有的气体不能单靠压缩体积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气体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7、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第4节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2、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吸放热、例子。

吸热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汽化、升华,吸热温度不变的是晶体的熔化、液体沸腾;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放热温度不变的是晶体凝固。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3、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升华,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凝华;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凝华。

早上打霜是凝华;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升华;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雾。

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水。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蒸发(汽化);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液化;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蒸发吸热致冷。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汽化、后液化。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液化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

(4)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蒸发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熔化吸热。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下降后上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不降低。

4、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练习:1、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2、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3、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固液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