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指导手册(246页)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指导手册(246页)

第一章项目监理部工作制度1.施工图审核及设计交底制度1.1目的:1.1.1施工图审核是为了深入了解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澄清疑点,清除差错与缺陷,使监理人员对工程细节做到心中有数。

需要时,审核设计的合理性。

1.1.2设计交底是为了在施工前,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明确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答复。

1.2施工图审核的程序:1.2.1施工图审核应在设计交底前完成。

1.2.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特殊情况下,受建设单位委托或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可报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组织专家协助项目监理部完成施工图审核工作。

1.2.3结构复杂或技术要求高、特殊重要的工程,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图初审,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核。

1.2.4施工图审核应抓住以下要点:1.2.4.1施工图的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图是否正式签署;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是否结合本地区情况;施工图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核部门审查通过。

1.2.4.2施工图各部尺寸、标高是否统一、准确无误;设计说明和图纸是否一致,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1.2.4.3建筑、结构、设备安装、管道工程等各专业图纸间是否有矛盾。

1.2.4.4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交叉是否有矛盾。

1.2.4.5大型构件和设备的吊装能否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1.2.4.6对特殊部位的质量要求和验评标准是否明确。

1.2.4.7在建设单位委托的情况下,审查设计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及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等。

1.2.5设计变更等设计文件的审查与施工图审核程序相同,且同时应符合《造价控制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

1.3设计交底程序:1.3.1设计交底会应在设计图审核后、正式施工开始前进行,可按专业、施工部位分别进行。

1.3.2设计交底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参加。

在建设单位委托的情况下,项目监理部应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召开设计交底会。

1.3.3设计交底会议程:1.3.3.1请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3.3.2请设计单位澄清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提出的问题、疑点,逐条给予明确的答复。

讨论中既要尊重设计单位的意见,又要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3.3.3会议组织者对已达成一致的意见,整理形成设计交底会“会议纪要”,发至各有关单位。

“会议纪要”必须详细、准确,应由与会各方签字,并作为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

1.4质量记录:项目监理部应保存提交建设单位的施工图“审核记录”和签字齐全的设计交底会“会议纪要”等资料。

2.监理交底制度2.1目的:2.1.1第一次监理交底的目的是,在建设单位授权条件下,向施工单位明确项目监理部的权力、责任,项目监理部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项目监理部人员分工等。

2.1.2分部、分项工程监理交底的目的是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使施工单位明确各专业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项目监理部在该分项工程中的控制要点、控制方法、工作程序等。

2.2第一次监理交底程序:2.2.1第一次监理交底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的第一次工地会议上进行。

因施工单位进场时间不同,第一次监理交底可分别进行。

2.2.2第一次工地会议应由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参加,在建设单位授权的情况下,项目监理部应协助建设单位组织第一次工地会议。

2.2.3第一次工地会议议程:2.2.3.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2.2.3.2建设单位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2.2.3.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2.2.3.4施工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2.2.3.5建设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2.2.3.6总监理工程师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一次监理交底)。

2.2.3.7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的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2.2.3.8第一次工地会议的“监理会议纪要”由项目监理部负责起草,并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发至各有关单位。

2.2.4 质量记录:项目监理部应保存签字齐全的第一次工地会议的“监理会议纪要”和相关的会议资料。

2.3 分部、分项工程监理交底程序:2.3.1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就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理交底,使施工单位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

2.3.2监理交底记录项目监理部每一次监理交底均应在“监理会议纪要“上作详细的记录,并发至参加监理交底的各单位。

2.3.3质量记录:项目监理部应保存签字齐全的监理交底会“监理会议纪要“和相关的会议资料。

3.监理日志制度3.1目的:3.1.1真实、准确、及时记录当天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处理结果,为监理工作提供必要信息。

3.1.2作为监理人员工作记录,监理日志将为人员考核提供依据。

3.2监理日志记录程序:3.2.1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在当天记录监理日志,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详细。

3.2.2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应在监理日志上记录本专业/或本岗工作范围内的工作内容,总监理工程师应在监理日志上记录工程总体情况。

对于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的工程项目,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监理日志应按单位工程记录,不得混栋号记录。

3.2.3 监.2.3监理日志应记录以下内容:3.2.3.1工程开工、停工、复工的监理审批情况(仅在发生日填写)要求明确三通一平情况、准备工作情况、停工原因及资料收集情况。

3.2.3.2分项分部工程报验和检查情况。

3.2.3.3工程进度部位情况。

3.2.3.4现场材料、设备、构配件、机械及劳动力进场情况。

要求填写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机械等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保证资料报审情况及抽样复试情况。

3.2.3.5工程质量情况。

3.2.3.6监理人员巡视、旁站、平行检验、见证检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情况。

3.2.3.7工程变更情况。

3.2.3.8工地会议情况。

3.2.3.9对外发文情况。

3.2.3.10工程款审批及支付情况。

3.2.4总监理工程师定期(至少每周一次)检查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监理日志并签署意见,以保证监理日志的质量,掌握监理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3.3质量记录:项目监理部应保留本工程所有监理日志,并为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的编写提供素材。

工程竣工后,监理日志作为监理资料的一部分,由项目监理部整理后交本公司监理部审核,符合要求后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制度4.1目的:4.1.1工程项目施工前,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质量,使其有针对性的指导施工。

4.1.2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

4.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程序:4.2.1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审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该单位工程施工前审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在相应的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施工前审查。

4.2.2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项目监理部初审表“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未经监理方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不得实施。

4.2.3在特殊情况下,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项目监理部初审后,可报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组织专家协助项目监理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

结构复杂或施工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应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核。

4.2.4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补充和调整凡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应施工条件变化或在施工的特定阶段,原施工组织设计(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方案“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程序同4.2.2。

4.2.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的原则:4.2.5.1施工组织设计应经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加盖单位公章。

4.2.5.2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4.2.5.3施工组织设计应与施工合同内容相一致。

4.2.5.4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应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和本工程特点,并应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要求。

4.2.5.5 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冬、雨季施工应制定有效措施,且应在工艺上有所考虑。

4.2.5.6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优先选用目前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如需要使用新技术,应考虑对本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方面是有利的。

4.2.5.7施工组织设计应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在保证合同约定的工期前提下,作到均衡连续施工。

4.2.5.8施工机械的选用配备应经济合理,满足工期、质量要求。

4.2.5.9施工平面图的布置与地貌环境、建筑平面协调一致,并符合紧凑、合理、文明、安全、节约、方便的原则。

4.2.5.10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和安全的措施齐全可行。

4.3 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程序:4.3.1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应在施工单位资质审查合格后,正式施工开始前进行,一般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审查。

4.3.2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确认,并报建设单位。

4.3.3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的原则:4.3.3.1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设置合理。

4.3.3.2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齐全、可行。

4.3.3.3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齐全、有效。

4.4 质量记录:项目监理部应保留已签署审查意见、报送建设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和对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确认意见。

5.工地例会制度5.1目的:为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工期、质量、造价等各方面问题,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召开工地例会。

5.2工地例会程序:5.2.1每周(或按约定时间及次数)召开工地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或按约定由建设单位)主持,各有关单位参加。

5.2.2工地例会议程:5.2.2.1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成事项原因。

5.2.2.2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其落实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