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售后服务》课程标准

《汽车售后服务》课程标准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建设负责人:朱新斌
联系电话: 1 _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专业代码:051700
学制:三年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标准执笔人:朱新斌
审核人:石丽芝定稿人:杨学斌
性,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强调学习培训的实性和实效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综合的掌握汽车服务行业的方式、规则、及行业要求,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尽快的适应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行业的岗位需求。

前期课程:《汽车保险与理赔》、《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文化》、《经济学基础》、《消费心理学》、《汽车营销技术》、《商贸谈判与服务礼仪》等
2.3修读条件
学员接受过职业基础教育,对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有
3.3方法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4.1 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
布置任务,教师进行课堂常规教学(集体教学),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和独立学习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利用网上交流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最后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来检验学生成果。

并采取课外拓展与仿真模拟实训相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并配合学生职业鉴定取证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

注重理论知识与经验技
术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五.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学软硬件条件
过近多年的建设,建成使用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汽车实训大楼,
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实践,学院应与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议以校企合作的企业命名教学小班教学模式进行,则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保证,同时做到学校和企业双赢。

?
5.1.3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搭建网络
平台
教学应有多媒体教室,通过运用实物、投影仪、VCD 光碟等教学手段进行,并采用多种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不仅在课上,而且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室、网络环境自主进行学习和模拟操作,尽快搭建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主讲教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要有较强的执教能力,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要与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紧密联系,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并积极到汽车技术服务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工作之中。

本课程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应为本科及以上,需有两年以上的专业经历和教学能力,应有至少在企业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辅导学生实践。

兼职
●专兼教师比例
课程组共有教师8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0人,专兼教师比例为:8:0
●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主要教师年龄在30-50岁之间,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教师队伍中有三位来自生产一线,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专家。

会认可度高。

●社会服务。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5.3教材与教学资源
本课程标准对汽车售后服务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起到引领作用。

5.3.1教材选取的原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取教材。

教材编写要根据市场营销策划岗位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真实案例为主线,内容结构围绕学习项目和学习型工作任务来安排内容。

教材整体设计上要求内容丰满、工作流程清晰,职业针对性强,
等。

●信息化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外实训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汽车售后服务的理论和流程,了解课程前沿知识和新概念,建议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多种信息
化的资源供学生学习。

※网络教学资源
创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络环境,将教师的教学资料上传,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和查阅。

将专业资料上传,教师备课可以及时查阅,开拓可教与学的空间。

开通课程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
搜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有关保险的案例。

六.课程考核
6.1合格标准:
●旷课不超过9节(总课时的10%);
●平时成绩不低于30分;
●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
●没有不诚信行为。

6.2成绩构成:理论知识考核+实操技能考核+素质考核
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占40%、实操技能考核占30%、素质考核占30%。

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对汽车售后服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7.1.1课程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
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汽车后市场服务的行业特色,建立汽车售后服务项目任务为载体,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推行双证,把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标
●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按照岗位知识、能力要求,以任务为载体,每一个任务,必须包括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

建立8个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学习工作任务。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按照实战化训练的特色教学模式,采用灵
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融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为一体,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中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实施中,要注重引进企业作业与生产
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

②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讨论、计划、分工、协作等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主要方式。

③方法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载体信息资料完成制定行动方案来重点培养其方法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
通过市场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教师到企业相应岗位工作实践,充分与企业一线骨干进行讨论,明确售后服务的工作流程,共同确定了售后服务的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培养的规律,归纳出适合学生学习的8个学习工作任务,教学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
●教学内容确定依据和组织安排思路
※教学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广泛争取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的意见,充分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进一步提炼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了理论知识与工作
技能相互支撑的双系统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依据与企业实践专家的交流,针对岗位选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选取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思路
依据汽车售后服务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依据具体工作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