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恪.(kè)尽职守恐吓.(hè)B.诘难.(nán)锲.而不舍(qiè)味同嚼.蜡(jiáo)嗔.(zhēn)怒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鄙.夷(bǐ)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ò) 强聒.(guō)不舍怫.然(fú)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玄虚潮汛歇斯底里 B.仓皇推敲格物致知C.傅采鄙夷与日俱增 D.激变渺茫不求甚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4分)在学习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①有的人会因为挫折而激起旺盛的斗志,最终成就一番理想;②也有人会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

勇敢的人往往能直面挫折,把它当作前进的垫脚石。

③而那些在安逸生活中长期养成了懦弱性格的人,则总是害怕挫折,把它看成可怕的陷阱。

④但是,只要他们能学会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并磨炼出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挫折,创造美好的人生。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改为。

(2)第②处词语重复,应改为。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改为。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3分)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

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的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6、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你提炼的信息。

(4分)一桶黄土战士落泪那是在移民的关键时刻,万州五桥区太龙镇村民将外迁至江苏。

武警重庆总队三支队中队长易川建在带领6名官兵帮助村民搬家时,遇到了一个异常沉重的大桶。

“老人家,桶这么重,到底是什么呀?”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询问,老人憋红了脸,几度欲言又止。

官兵们知道:桶里东西一定对老人弥足珍贵。

于是,想方设法搬运了半个小时,大伙终于把桶抬上了船。

此时,老人一把抓住易川建的衣服,老泪纵横……原来,老人叫江川河,是一名孤寡老人,桶里装着的,是他准备在百年之后用来埋葬自己的故土!“我想自己入土了,还能闻到家乡的味道……”6名搬桶官兵顿时落泪。

后来,这个故事传遍了三支队。

官兵说,相对于移民的牺牲,自己的奉献微不足道。

(摘自《重庆晚报》2008年12月29日相关报道)(1)你提炼的信息是:(2)如果请你对江川河老人说一句话,你将怎样说?7、综合探究(10分)(1)班级要进行《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小组承担了搜集有关青春的影视、歌曲、书籍和名言的任务,你做了吗?请任选两项(多选只按前两题计分),把你搜集的结果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4分)①青春的影视:A.B.。

②青春的歌曲:A.B.。

③青春的书籍:A.B.。

④青春的名言:A.B.。

(2)《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老师先要让每个同学说一句话,作为自己的青春座右铭,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呢?(2分)我的座右铭是:(3)学校校报准备开辟一个“青春论坛”栏目,现请你作为本栏目的编辑,你准备设计哪些专题?(不得少于两个)(2分)我的设计:专题一专题二(4)请你为校报的“青春论坛”写一个开篇词。

(80字左右)(2分)我的撰写: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表心理矛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3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又何间.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 公问其故.故.不措意也C. 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D. 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12.“长勺之战”鲁国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认为鲁庄公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如何呢?(3分)答:1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4一18题。

(22分)真正的慷慨伊丽莎白·考伯①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许多家庭损失惨重,报纸上一张特别的照片触动了我的心。

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女人站在一座完全被毁坏的房屋前面,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低垂着眼站在她的身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用手抓着妈妈的裙裾,眼睛盯着镜头,目光里充满了慌乱和恐惧。

在相关的文章中,作者给出了照片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

我注意到他们衣服的尺寸与我和孩子衣服的尺寸很接近。

这是教育我的孩子帮助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的好机会。

②我将照片贴在冰箱上,把他们的困境向我的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布兰德和布雷特以及3岁的小女儿梅格安做了解释:“我们有这么多东西,这些可怜的人现在却什么也没有。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东西和他们分享。

”我从阁楼上拿下3只大盒子放在地板上。

当男孩子们和我一起把一些罐装食品和其他一些不易腐坏的食物、肥皂等装进其中一只大盒子的时候,梅格安怀里抱着鲁西——她爱极了的布娃娃来到我们面前。

她紧紧地将它搂在胸前,把她圆圆的小脸贴在鲁西扁平的、被涂上颜色的脸上,给了它最后一个吻,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其他玩具的上面。

“噢,亲爱的,”我说,“你不必把鲁西捐出来,你是那么喜欢它。

”③梅格安严肃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被她强忍着没有流出来的眼泪:“鲁西给我带来了快乐,妈妈。

也许,它也会给那个小女孩带去快乐的。

”④我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捐赠给别人,而真正的慷慨却是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给予别人。

诚挚的仁爱,是一个3岁的孩子希望把一个虽然破旧却是她最珍爱的布娃娃送给那个小女孩的行为。

而我,本来是想教育孩子的,结果却从孩子那儿受到了教育。

⑤男孩子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布兰德什么也没说,走进房间拿着他最喜欢的圣斗士出来了。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梅格安,把它放在鲁西的旁边。

布雷特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微笑,眼睛里闪着光,跑回房间拿来了他的宝贝火柴盒汽车,郑重地放到盒子里。

⑥我把我的那件袖口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的棕褐色夹克衫从那个放着衣服的盒子里拿出来,然后把上个星期刚买的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放了进去。

我希望照片上那个年轻女人会像我一样喜欢它。

14.本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从两个角度来概括它。

(4分)(1)这是一个的故事。

(2)这是一个的故事。

15.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样的“真正的慷慨”? (4分)(1)梅格安:(2)布兰德:(3)布雷特:(4)“我”:16.第③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4分)17.在第⑤段中找出两个用得好的词,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词用得好,因为(3分)()词用得好,因为(3分)18.提取文中给我们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认真抄写在下面。

(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3题。

(18分)择书如择偶(有删改)易中天①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②读书也一样。

③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

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

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④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

”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

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

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

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意儿,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

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⑤这就要有所选择。

⑥选择也不易。

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按照导师和准导师们的选择照单全收是不行的。

那个靠不住。

媒体上的排行榜当然也靠不住。

⑦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

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⑧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

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

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