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点与分类
3、按产品用途分: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规模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
4、按发展历史分: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学习方法建模
1、方法建模一: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破解下列各题:
表5-1:农业生产特点比较
特点
成因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和国家政策差别大
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
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且受自
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
并有一定的周期
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因为一定地域的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C模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在国土整治中都遵循的共同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种模式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D(2).B(3).D
3、检测模式三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1)-(5)题。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园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
(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
(3).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破解下列各题:
【例3】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____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
重,属农业,C阶段则以_________业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___,饲料供应和________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答案:(1).C(2).C(3).B(4).C(5).D
4、检测模式四
读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解说:从该农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产值构成分析,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混合农业,因为它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花卉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和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等,从图上分析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有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水源充足,利于灌溉。
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F.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解析】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大,使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大,使各地农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而地处热带的海南岛成为我国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最大产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决定不同地区应当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不足,不适合推广耗水量大的水稻种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将加重水土流失。
(2)四位一体农业模式,可开发的新能源是、,
该农业模式按生产对象分类属于农业,按投人多少分类属于农业。
【解析】通过题干与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结构图,不难分析日光温室改造了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四位一体农业模式,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利用生物发酵的沼气,因同时经营养猪与蔬菜栽培,这种农业应属于混合农业,因日光温室投入资金量较大,应属于密集农业。
(1).就生产对象而言属于()
A.种植园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农业D.混合农业
(2).就投入多少属于()
A.粗放农业B.密集农业
C.自给农业D.商品农业
(3).于()
A.粗放农业B.密集农业C.自给农业D.商品农业
解说:该题主要考查农业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按生产对象划分属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划分属于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划分属商品农业。
(4)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经济和环境效益?
解说: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A为鱼塘——台田模式、主要用来治理华北平原的低湿地。B为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模式,南方人多地少,山丘面积广大,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保护生态环境。C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模式,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同时水热充足、气候资源优越,基塘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洼制洼,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A、B、C三种立体农业模式,在国土整治中都遵循的共同原则是因地制宜。这三种立体农业模式也是生态农业、持续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使我国的传统粗放型农业逐步向现代的集约化经营发展,提高商品率。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正确协调人地关系,建立良性生态循环,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改善生存环境等。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4).该处该地农业是
A.自给农业B.粗放农业C.商品农业D.技术密集型农业
(5).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B.水源和土壤C.水源和气候D.地形和气候
解说:据图分析该地农业为我国基塘模式,这种农业分布在我国广东珠江三角洲,是一种新颖的生态农业,因同时养鱼和植桑种蔗属混合农业类型、同时该农业商品率较高,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地形与气候),因洼制洼,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答案】(1)热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2)太阳能、沼气;
混合,密集
【例5】我国太湖平原的花卉、水果、蔬菜生产,在农业类型的分类上属于()
①粗放农业;②密集农业;③自给农业;④商品农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解析】太湖平原的花卉、水果、蔬菜生产是我国的重要的出口商品农业基地。这些农作物的生产水平高,产量大,主要用于出口。加之此区经济基础好,劳动力丰富,资金投入大,属于密集农业和商品农业。
【例1】.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业;②所在地区为农业;③所在地区为农业;④所在地区为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多项选择)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答案】粗放畜牧、传统旱作、水田、热带种植园、地域、自然;ACDF
【例2】《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B.持续性C.季节性D.周期性
【解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植物的生长和果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淮南和淮北是以淮河为界,而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两方的地理差异比较显著,农业地域差异明显。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_________作用。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看出,A阶段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耕地3年休耕一次,以保持土肥力。B阶段为混合农业。C阶段为乳畜业,饲养奶牛,以专业方式生产牛奶、黄油及奶酪,种植作物只用饲料,其影响因素除饲料供应外,还有市场及便利的交通。从A阶段变化到C阶段,是因为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我国西部多高原山地,大多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种植草类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因此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
(1)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密集农业;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亦属于现代农业的新发展;它既包括属于种植业的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又包括属于畜牧业的工厂化畜禽饲养。
(2)玻璃温室技术是利用温室,人工调节阳光、温度和水分,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彻底改变“春种秋收,夏管冬藏”为“四季常青,全年收获”的农事程序,又称之为“植物工厂”。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过程,植物工厂化栽培在大中城市郊区将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植物工厂在现代农业中还是一种新事物,它是农业中最精致、最集约的发展阶段,它综合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电脑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实现蔬菜、花卉等农作物高产、优质。当前虽属设备复杂、投资较高的产业,但无疑为人类未来的食物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玻璃温室这种植物工厂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目前荷兰这个世界性的花卉生产基地,每天用飞机将那里花卉工厂生产的花卉运往世界各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玻璃温室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发展与玻璃温室类似的塑料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这种措施在低温、冷凉热量不足的地区起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所以发展最快、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要数我国。塑料大棚与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但与玻璃温室差距较大。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分类
一、整体知识结构: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特点
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