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鉴赏1.2
私家园林特点
A:规模较小 风格淡雅精致 空间有限,建筑小巧玲珑,常用假山假水 色彩淡雅素净 B:造园手法丰富多彩 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
C:多处市井之地,常取内向式布局
内向式布局: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 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 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 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 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 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 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 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 趣味。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皇帝)、 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 崇陵(光绪皇帝);后陵三座:泰东陵、 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 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 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 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明十三陵
明孝陵
清东陵
三、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运用艺术手 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及营造 建筑,创作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 游憩和调剂生活之用。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布
学习目标:
了解几种常见的园林分类标准,掌握不同类 型的园林的特点和地域分布,通过本章学 习巩固前面所学的园林发展史内容,并为 接下来的园林艺术创作打基础。
人工山水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 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 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 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
代表如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 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2. 天然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 因势利导的情况下,作出一些局部调整, 并加以建筑和花木(有时还放养动物), 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特点:
A: 规模宏大 气势宏伟 占地面积大,建筑体
型大,真 山真水较多 B:主体建筑统帅全园,居于支配地位 尺度较大、色彩丰富、风格庄重 C: “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布局方式,南 北向轴对称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 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
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 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 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 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 松潘县的九寨沟等都可以称上自然山水园 林
代表元素: 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 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 房山石等。 比较著名的有:顾和圆、圆明园、一亩园、 清华园、勺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也被称作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 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 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 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 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 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 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4.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 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中国古 代社会,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商富 大贾,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陵寝园林包 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陵寝园林是历代帝王按照“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的,亦即模 仿皇宫修建的。 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特点是封土 为陵,规划整齐划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 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 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 总体观察是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著名的陵寝园林: 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孔林 清朝的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遵化县陵区位 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易县陵区位于京 城以西,称为西陵。从雍正皇帝起,实行 昭穆之制,一东一西,隔辈相聚,祖孙葬 于一地。乾隆时又下诏定父子死后不葬一 地的制度。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帝王后妃 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 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 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 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 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 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 和136个妃嫔。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 大;又因大多为帝王所建,所以建筑富丽 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 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 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 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 代表。
特点
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园林规模宏大,建 筑形式封闭、严谨庄重,具有厚重刚健美; 空间布局规划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用石以 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格调浑厚; 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 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 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植物以落叶为主,水面冬天结冰。
扬州园林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 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其 景物是平处见天真,虽无高山大水,却曲 折得宜,起伏有致,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 小处见大,简中寓繁,蕴藉多姿。 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影园、五亩之 园及清代的瘦西湖、个园等
个园,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清嘉庆二十三年由 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芝圃”的旧址建成。个 园占地大约0.6公顷,紧接与邸宅后。
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 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地主、缙绅等所私 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 山庄、别业、草堂等。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对自然的 态度主要是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 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 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 以有不同的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1. 人工山水园 2. 天然山水园
1. 人工山水园
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 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 池,来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环境中表 现大自然。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 植物和建筑。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 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因此 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二、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 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 园等。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对自然的态度则 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 人工气息浓厚,往往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 要的位置。
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 谓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 山即是例证。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它采取分峰 用石的方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 山”,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
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表达出: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 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 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 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 园景之一。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扬州的个园、休园、影园、何园,上海的豫 园等。
3.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 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它的产生开辟了 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并影响到整 个园林艺术,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 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 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 致,藏而不露。
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 佳作文采缤纷浓郁,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 术中的精品。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 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 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 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 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
2.江南园林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 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 景致较细腻精美。
其总体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 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 布局却精巧; 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 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西边的 园子起名为“近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 春园”。咸丰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 为“清华园”了,清华园为咸丰所赐。 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主体的水 景园,水面以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 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园 内的叠山,除土山外,使用各地名贵山石
代表的元素: 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 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 有碉楼、 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 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 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 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 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 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 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几 何形状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它的某些园 林小品如栏杆、建筑等雕饰丰富,尤以木 雕、砖雕、灰雕最为精致。主要厅堂的露 明架上均饰以通花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