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创新做法
在潍坊市推出亲子共成长活动之前,我们就在市托幼办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开展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亲子活动,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潍坊市推出亲子共成长活动之后,根据上级精神,重点突出了以家长培训为主的亲子共成长活动,并且渗透了开放日、家长会、家园联系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化了“亲子共成长”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具体做法是:
一、亲子共成长活动的前身早期教育
1、建立组织机构
从2008年建立了全镇婴幼儿早期教育学前管理委员会,将全镇划分为一个活动中心,每个村办幼儿园设一个活动站,建立健全了组织,分工负责,目标到人。
2、培训教师
全镇选出辅导教师,负责组织全镇婴幼儿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分工负责,按时巡回到各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站进行讲课,组织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活动。
3、制定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辅导教师协调各活动站教师进行详细的备课,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
利用周六上午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内容分知识讲座和游戏两部分。
4、准备好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材料与玩具
根据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学要求,活动中心负责调研工作,指导组织各活动站利用废旧物资制作、购买和家长凑集等形式准备好活动的各种材料与玩具,实行资源共享。
5、活动安排
活动中心主要负责人安排好全镇各站工作,各活动站制定符合本站的工作安排,授课教师调整好授课安排,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将活动落到实处。
通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展,孩子们在入园之前早已熟悉了幼儿园
的环境,所以到孩子入园时,哭闹的现象少了,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了100%。
二、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
从2009年我们正式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我们积极响应,深化家园共育活动,多种形式开展家长教育,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健全组织机构,扎实各项工作制度。
家长学校是普及、宣传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和载体,是沟通家庭教育,学校教
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个主要环境。
幼儿园保教任务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广大家长的密切配合。
由于又一批新生的入园,随之而出现的家长学员的变动,学期初将重新组建家长委员会,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由园长任主任,全面抓该项工作,确保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2、选好教材、通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
每次活动以组织家长观看育儿专家讲课的光盘和《牵手两代》教材为主,上课采用的形式为:讨论式,情景演绎式、重点案例分析式、家长经验介绍式,等等。
我们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各年龄段《牵手两代——家长
课程》教材内容,制定讲座,每级部由一名老师进行现场讲解。
每次进行“家
长讲座”前,事先向家长征求讲座内容、形式等意见,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主讲教师认真备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了全体家长积极参与学习。
如:针对大班家长的《幼儿入小学准备》讲座,邀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亲自为家长介绍幼儿入小学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
另外,针对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三岁——喜欢说不的年龄》专题讲座,让家长从孩子身体、意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全面了解三岁孩子所具有的特点,分析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帮助家长掌握了几种对付幼儿不听话的方法,许多家长踊跃发言,取得了家长在教子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良好效果,也增强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中班开展的《意志力成长》的专题讲座,老师设计了宽松、民主的家长沙龙的形式,使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们认识到了培养孩子意志和品质的重要性,了解了孩子在意志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并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
通过讲座,家长们掌握了平时难以学到的教育方法,他们普遍反映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又解决了教育孩子操作性的问题。
如:中班幼儿王阳是一个性格怪异且极其任性的孩子,为了一点小事,就会跟妈妈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加,妈妈拿他没办法,做什么事情都得由着他。
听了专题讲座《意志力成长》以后,他的妈妈明白了原则是不可以被破坏的,当孩子违反原则的时候,必须帮助他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于是转变了态度,当即表示再也不由着孩子的性子了。
又如:小班孩子李强是一个性格比较特别的孩子,他的妈妈经常跟班里的老师谈他怎样怎样的不听话,你让他什么,他都说“不”。
听了我们的讲座《三岁——喜欢说不的年龄》后,他的妈妈试着采用了老师讲的一些方法后,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前每天睡觉时,妈妈喊他过来洗脚,他不是说
不洗,就是扭头便跑,在听了讲座以后,他的妈妈用“让孩子选择”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每次妈妈说,彤彤,你是自己洗脚还是妈妈帮你洗?孩子大都喜欢玩水,他每次都是高高兴兴说:“我自己洗。
”时间长了,逐渐养成了每天不用妈妈提醒便自己要求洗脚的好习惯。
而他的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教育孩子上的不当之处。
比如有时太过于宠爱孩子,有时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言行不一致等。
在听课的过程中,
她还提出其他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的问题,同老师交换了意见。
在以后的时间中,这位家长经常找老师谈谈孩子的问题,她向老师反映,现在孩子变得比以前听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受益匪浅。
每次主题讲座结束后,我们都进行问卷调查,布置家长撰写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
教师生动的讲述,从理论上为家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进行了指导,家长听完课后,感慨颇深,认为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新概念和方法技巧。
幼儿家长都普遍认为自从参加了这项活动,通过老师和家长在一起的互相沟通学习,家长学到了很多知识。
如在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难题,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家长也知道了该如何教育孩子。
3、搞好宣传提高家长参与率。
我们每次上课提前一周由幼儿园发出通知,家长若因事不能来园上课,必须及时反馈信息,提前请假。
班主任做好这次讲座的本班考勤工作,及时做好缺勤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人人来听课,家长到校实行点名签到制度。
班主任要做好家长问卷、考卷的阅卷和记分工作,由于措施到位,家长准时参加学习。
我们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而采用多样的作业形式,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我们请家长写下自己的教育案例,也出了一些与孩子年龄特点相关的选择
题让家长答,还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热点问题、热点案例家长分析谈出自己的观点等等。
家长都做的非常好。
我们幼儿园家长学校活动,各个班级同时进行,家长参与率高,并且家长都在课堂进行了记录,家长和老师互动非常好。
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都能认真完成,家长对此活动非常满意。
4、搞好家园联系,提高育儿质量。
(1)坚持做好家长的常规工作,密切家园联系、召开家长会。
我园一学期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教师面对面地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共同商讨幼儿的成长问题。
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划,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或书面交流,科学民主地使用好每人一本的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与家长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搭建的交流的平台。
教师通过家园联系册把孩子在园一个月来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老师知道在一个月内孩子在家的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卫生方面等有什么进步。
及时客观地对幼儿的发展作出恰当评价,双向反馈信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2)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
每学期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家长开放活动日,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内容,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
自从家长走进幼儿园、家长评议幼儿园活动后,调动了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也会竭心尽力地配合学校教
育”。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在园的教育,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增大了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家教宣传栏
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联系栏,每月初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
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
家长们掌握了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普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杜绝了小学化倾向。
家长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肯定。
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