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PETS5级的一些感受

考PETS5级的一些感受

考PETS5级的一些感受今天拿到了pets 5级的证书,笔试76(其中听力26),口语5,总的来说还可以接受,下面讲讲我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是4月决定报考的,主要是因为参加工作2年,英语都忘得差不多了,想借此给自己一点压力和动力。

四月底去到广外考试中心(现在从4教搬到丰收山庄国际学院了),交了160元,五一后再去拿到了准考证。

复习过程我选择上外的大学英语精读这套教材,虽然有人对它指手画脚,实际上作为一套教材,它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

由于报5级,所以我直接从第四册开始学习。

首先我把单词读一遍,一是掌握单词的发音,因为我有些音调拿不准,二是有些单词的意思和常用意思不一致,所以要先过一遍。

词汇是外语的基础,5级的词汇量应该在6000以上,如果阅读过程中生词率高于30%,考试就没法考了。

然后我习惯大声读一遍课文,为的是增强语感,“文章硬如铁,读来满口血”,文章不读一次,就感觉嘴巴都硬了。

读完之后,就借助参考书,逐字逐句的啃课文。

主要包括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句子的语法和逻辑结构(这是最重要的!),以及一些时代背景,名人名言等等。

为什么要强调语法和逻辑结构呢?我们以第五册第一课第一句话为例:it is probably easier for teachers than for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reasons why learning English seems to become incresingly difficult once the basic st 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have been understood.一句话就占据了3行,而且结构复杂冗长,没有过硬的分析能力,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了。

所以这一步虽然很烦也很枯燥,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复习过程中在这一步耗时最多,基本上一天看一课,课后的练习因为时间关系基本没有做,精力都在阅读上了。

3册课本共30篇,去掉几篇小说还剩20多篇,一个月基本能看完。

这是复习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是巩固和提高,每天我固定抽出半个小时读课文,先大声读一遍,培养语感和锻炼发音,读的过程基本不知道课文在说什么,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的单词,见树不见林。

第二遍是默读,读完一句话,仔细地分析它的结构,搞清楚每个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见树又见林。

这一阶段还要进入实战练习,市面上关于pets的辅导书多如牛毛,可惜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见过一本王长喜主编的模拟书,里面错误百出,可谓误人子弟。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辅导书就是历年真题,可惜pets 5的真题概不流出,所以那些所谓的辅导书就不必太当真了,他们唯一的用处就是让你熟悉考试会有哪些题型。

如果真的想做练习,可以拿6级或考研的历年真题来做。

考试前一天睡的不好,八点来到考场,结果几乎到九点半才开考。

第一部分是听力,又分3 part. part1是对话,part2是段子,都是听完后选一个答案。

part3是填空,一段话放3遍,要求填补文中抽去的词或短语。

个人觉得难度和6级差不多,有些地方稍微快一些。

第二部分是语法填空,一篇文章里面抽掉了若干个词,要求补完(没有选项,不像完型填空!)。

这部分一半靠语感,1/3靠语法逻辑,其余靠上下文语境。

为什么要强调语感呢?其实靠逻辑也可以做出来,但需要时间,而考试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要靠平时多读,凭借语感当机立断。

这部分每空只有0.5分,所以千万不要花太多时间,做不出的就放弃,当然也不要乱选,毕竟0.5分也是分,要做到又快又准。

第三部分是大头:阅读,5篇文章,每篇约800词。

对阅读的难度一定要有充分认识:把你能想象的最大难度放大十倍,就差不多了(当然对于牛人这句话不适用)。

每篇只能看一遍文章就去做题(做的过程可以回头寻找文中的细节)。

我就在这方面犯错误了,有一篇文章看了两遍才做,最后就不够时间了。

第四部分是排序,一篇长文章抽去了几段,要从选项中把正确的段落补回去。

这种题型对大家比较陌生,而且做到这里,脑子也比较混乱或者转不动了,我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虽然每题有2分。

最后是快速阅读,有3篇文章,每篇800词,10道选择题,都是考文章的细节,难度很小,关键是阅读速度要快。

以上是第一卷,到时间后监考人员收卷,再发第二卷作文,这次的作文题目是“多设立职业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个人觉得pets的作文题目都怪怪的,似乎与4,6级差得比较大,不好写。

中午在广外休息一下,回来教室干坐着等考官叫名。

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partner练习一下口语。

我和中大附属3院的一个外科gg医生一起考,该gg已经考过一次了,他说口语一般不为难人,关键还是笔试。

事实证明了他的话。

笔试时先自我介绍,然后各取一个topic进行讨论,再就某个话题共同讨论,我觉得自己发挥很差,能拿到满分5分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可能是我的发音比较好吧。

最后提出总结几点吧:1.对pets难度要有充分认识2.熟悉题型,每部分的应对策略和时间要了然于心3.考试时间非常紧张,想回头检查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懂的就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不懂的要学会放弃。

考试前一天晚上要休息好,考试那天中午也要尽可能休息好4.记得带水和食物进考场,考试需要非常充沛的体力。

5.阅读部分是最重要的《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

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

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

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

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

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

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

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

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

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

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 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

2001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

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

占分值较多。

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

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

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

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

《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

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

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

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

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

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

因此学生不要迷信什么“模拟试卷”,更不能听信什么“押题”“漏题”之说。

四,从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下三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丢分很多,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1 ,文学表现手法。

2 ,修辞手法;3 ,文言语法知识。

这三部分在考试中占三类题,分值虽不很多,但是学生丢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一分都得不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起来。

1 ,文学表现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9 种。

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

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整理来掌握。

譬如烘托,主要在《兵车行》,《风波》中运用;铺垫主要在《种树郭橐驼传》《兵车行》《杜陵叟》中运用;比兴主要在诗词中运用,《摸鱼儿》是全篇比兴;白描在《风波》《背影》中运用;托物言志主要在《往事》中运用。

等等。

通过自己整理,找出规律,就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了。

2 ,修辞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了12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其中“借代”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管它。

余下11种,可以分析一下。

反复,反语很容易识别,先把它们排除;一看到有问号的,就在“设问”“反诘”两个里找。

从正面问的是设问,《论毅力》《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反面问的,又没有回答的是“反诘”,《赵威后问齐使》《秋水》《谏逐客书》《灯下漫笔》等等。

一看到几个句子连排的,就在“排比”“对偶”中找,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连排为排比,《秋水》《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两个句子为对偶,《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等等。

引用典故来说明问题的是“用典”。

4 ,文言语法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教材后面的“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节,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个相对变通的方法,就是把教材中每篇古文后面“思考与练习”的最后一道题认真做出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