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桥工程”电视台采访提纲
焦作市教科所慕小永
一、什么是引桥工程,为何要实施引桥工程?
引桥工程是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列入年度的工作要点。
“引桥工程”的含义就是在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各学段之间铺垫搭桥,也就是顺利实现学段之间的衔接。
引桥工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实现各学段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形成焦作教育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
(因为孩子在进入到新的学段后,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
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孩子小学学习很好,但到初中后突然退步了;或者孩子在初中学习很好,但到高中后成绩却下降了,引桥工程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
)
二、引桥工程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分几步实施?
引桥工程实验分三个阶段实施,它们的目标分别如下: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12月)
确立首批实验学校,树立榜样,实施典型引路。
2、第二阶段(2012年1月—12月)
扩大实验面。
3、第三阶段(2013年1月—12月)
实验常规化
三、引桥工程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关于学段衔接包括很多内容,概括起来有学科知识方面的衔接,心理适应,学习方法和环境的适应。
比如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先说小学与初中,小学的学科较少,而初中却增添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课程,就是同样都上英语课,小学与初中也有很大差别,小学不进行升学考试,初中却要升学考试。
小学的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往往较为薄弱,而初中却要求更高。
再说初中和高中,初中时,我省在中招考试中不考地理和生物,而高招地理和生物确实必考科目。
中招政治和历史是开卷考试,而高招确实闭卷考试。
这位问题都是引桥工程中解决的问题。
再比如在学习方法和心理方面。
小学生的年龄小,依赖性大,需要老师整天盯着学习,而初中老师却更多的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小学教学直观性强,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而初中却增加了许多抽象思维的内容。
由于升学考试、学业增多,初中生要比小学普遍感到紧张,压力也大。
四、作为实施的第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典型?
今年作为引桥工程的第一年,市教育局确立了首批实验的学
校,并下发了通知,召开了开题会议,安排布置了有关工作,并到山东广文中学学习了先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召开的两个标志性的会议上。
一个是在市实验幼儿园召开的全市幼小衔接观摩会,一个是在解放区召开的小初衔接现场会。
市幼儿园上了“模拟小课堂”、环南一小上了“离校课程”,二十中上了“心理辅导课”,一些单位还介绍了实施引桥工程的做法和经验,效果很好。
因为是实施的第一年,全国也没有更多的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现场会对与会人员的启发很大,当时咱们电视台也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之后,光明中学、人民路中学、市实验小学、学生路小学也都对毕业生进行了离校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新学段的励志教育。
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典型,比如市实验幼儿园、团小、学生路小学、二十中,其中小学到初中的衔接解放区做到最好,今天到现场的解放区赵秋荣所长和团小的王丽君校长还要介绍她们做法。
为了鼓励先进,市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凡是在现场会交流的经验论文都被评为市级论文,观摩课被评为市级观摩课,参与的人员都承担了一项市级科研课题。
今年秋季开学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对引桥工程实施学段衔接方方面的检查。
可以说,第一阶段实施典型引路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扩大实验面的工作正在展开。
五、新学期开学引桥工程要检查哪些工作?
关于新学期的工作,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们已和督导室进行了结合。
学校要把让新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有方案和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开学典礼上要有专门的“学段衔接”内容,用别开生面的形式和内容开启新生的新学期生活。
2、要安排好第一月特别是第一周的主题班会,使学生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
3、教师的教案中要体现“引桥工程”的内容,加快对新生在“心理、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