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19.请你利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小白鼠20只,甲乙两个相同的人工巢穴,烟雾)设计实验,探究“吸烟对健康的影响”.(1)提出问题:________?(2)做出假设:________.(3)设计方案:①把20只小白鼠________,分别饲养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巢穴内.②每天除了正常的饲养外,向甲巢穴内通入8﹣10次烟草烟雾,每次10分钟;同时向乙巢穴中通入________,观察和记录两组小白鼠的生活状况.③一段时间后,(约30天),分别解剖并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呼吸系统的变化情况.(4)实验现象:甲组小白鼠的________,乙组小白鼠的呼吸系统无明显变化.(5)得出结论:________.20.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pH 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的研究.研究结果如图表所示.:pH 值 5.8 4.0 3.0 2.0桃树叶绿素含量(mg/g) 2.20 2.19 2.13 1.83腊梅叶绿素含量(mg/g) 3.65 3.58 3.44 2.95木樨叶绿素含量(mg/g) 1.07 1.07 1.050.96(1)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pH 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在该实验中,pH 5.8的一组主要起________作用.(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pH 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___.(3)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五、综合题21.如图是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分解者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可以用来________.(3)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固定下来的.22.工业和生活污水是我市长江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浴保护的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问题:(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________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等无机物,从而使水得以净化.这一反应过程与“细菌造成食物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的原理一样,因此,从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多数细菌作为________参与了生物圈的.(2)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需求,又不对后代入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其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解答需熟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2.【答案】B【解析】【分析】A、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故A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所以绿化美化环境会减缓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D、淘汰高耗能企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3.【答案】D【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4.【答案】C【解析】【解答】C、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了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故答案选C.【分析】A、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错误.B、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故B错误.D、购买精包装商品会浪费木材,不利于保护环境,故D错误.5.【答案】A【解析】【解答】①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的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湖造田使水禽赖以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②排放污水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④焚烧垃圾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二恶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⑥喷药灭虫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剧毒不易降解的农药还会沿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因此这些活动都会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③植树造林、⑤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综上所述只有③、⑤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故答案为:A【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6.【答案】B【解析】【解答】A.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A不符合题意;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会影响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能防止污染,提高利用价值,C不符合题意;D.节能减排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物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
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7.【答案】D【解析】【解答】A.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垃圾分类处理开始,从而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可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A不符合题意;B.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在全国各地大力实行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废电池中含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乱扔,有毒物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二、判断题8.【答案】错误【解析】【解答】一次性筷子虽然方便、干净、卫生,但是却需要大量砍伐树木,消耗树木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的措施.大气污染会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10.【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温室效应危害: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等.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减产和各种生物灭绝.故答案为:×【分析】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11.【答案】错误【解析】【解答】对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膨胀,会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也会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故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旦人类的生存需求超过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如海洋酸化、臭氧稀薄、淡水贫乏、生物灭绝、土地缺少、温室效应、化学污染等,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生物圈是迄今为止,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大力的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想办法增加植被,使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和谐发展.人类的破坏是目前生物圈面临崩溃的危险.12.【答案】错误【解析】【解答】由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