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商标争夺过程
。
一 、加多宝集团和广药集团简介 二、王老吉的历史、商标权及归属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四、商标大战的背后 五、商标争夺战的思考
一、加多宝集团和广药集团简介
全名: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 市政府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一家国有公
广
司。成立于1951年,现有员工1700多人, 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2001 年12月正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原公
宝
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先 后在广东东莞、浙江绍兴、福建石
集
狮、北京、青海、杭州、武汉成立
生产基地,并有多处原材料生产基 地。目前,加多宝凉茶不仅在国内
团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还远销东南
亚和欧美国家。目前,加多宝旗下
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
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
二、王老吉的历史、商标及归属
位置突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字样。有机构统计显示,仅在今年4月份,
加多宝广告投入额就达到4个亿。
在双方分手之前,红绿王老吉的年销售额已达到180亿,超过可口可乐。 但现在广药拥有一个知名的品牌,却要靠一个年销售额仅10亿的队团去管理, 无异于“小牛拉大车”,没有一个适应的管理团队、销售渠道,仅有好的品 牌难以撑起发展大旗。就在前两个月,广药集团公开面向全国高薪聘请3000 快销人才。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广药在挖加多宝销售团队的墙脚。
1997年,广药集团资产重组,成立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 在此次重组中,王老吉进入了广州药业。同年2月,广药与香港鸿道集团签 订了“王老吉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而在拿到配方和商标使用权后,陈鸿道 开始以加多宝集团为平台,在内地投资红罐王老吉凉茶业务。
2000年,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再次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时间为 2000年至2010年5月。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又与广药分别补签了 《“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 补充协议》,将商标使用期限延至2吉商标案立案。9月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直未应 诉,开庭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未出结果。
2012年2月10日,重启仲裁;但仲裁委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 议调解,并将仲裁延至5月10日,而因鸿道集团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 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7月1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鸿道集团 “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让王老吉品牌纠纷案尘埃落定。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仲裁委员会的评论:这次仲裁的结果必将对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有着积 极和深远的意义。
加多宝回应:这个仲裁针对的是所有制性质,就 是你没有针对是非曲直。 加多宝哀叹:这个仲裁结果是对我们加多宝上下 多年来付出的努力以及各界朋友都是一个沉重的 打击,对此我们深感失望和遗憾,作为民营企业 纵使我们非常努力地按照国家的法律规章争取公 平的待遇,但我们的力量始终微薄,无法如愿。
商标注册权,但在国内使用王老吉商标也必须要依照我国《商标法》
的规定。
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
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就能恢复。这就是品牌
的价值,国内企业应该在建立之初就树立品牌意识,与其为别人做嫁
衣裳,不如用心经营拥有专用权的商标。
五、商标争夺战的思考
2、赋予商标巨大的价值,需要企业用心经营
在2000年加多宝取得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后,将王老吉定位为“饮 品”,与原来“药味”完全脱离,并打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 广告词。在精确广告+成功营销手段的助推下,加多宝旗下红罐王老 吉销售业绩迅速飙升。2003年销售额由2002年的1亿元跃至3亿元, 由区域饮品跃升为全国性品牌。2010年,广药集团评估上千亿的王 老吉的品牌价值完全是加多宝公司塑造和运营的结果。
一、加多宝集团和广药集团简介
红罐王老吉经营者
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
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
司,是红灌王老吉的经营者。鸿道 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
加
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 控制人。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
多
装凉茶,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 立生产基地。
四、商标大战的背后
1997年,广药和鸿道签订第一份合同,合同期内合作还 是愉快的,但随着合同期的结束,特别是在2010年11月, 广药集团单独联合第三方机构宣布王老吉品牌价值被评估 为1080.15亿元,让双方的心理平衡发生了改变。
“王老吉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而广药拥有的绿盒王老 吉仅占十几个亿,这让广药心理上无法平衡”,知情人士 称,商标使用费太低成为争夺的关键原因。在此前合同期 的10年内,广药向鸿道集团收取的商标使用费从最初的 450多万元增加到500多万元。据广药某负责人介绍,当 年定收费标准时考虑到王老吉仍处于品牌培育期,只按照 鸿道当时2亿元年销售额的2.25%作为商标使用费,每年 约有千分之九的上浮,此后这个标准一直没有变过。
2005年2月1日,中外合资企业“王老吉药业”正式成立,广药与同兴 药业各持股48.0465%,并列第一大股东。广药和同兴药业还约定,要把 海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入到王老吉药业,打造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2008年,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交涉,广药称王老吉为国有资产事件涉 嫌国有资产流失,但双方交涉未果。同年8月,广药向鸿道发出律师函, 称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四、商标大战的背后
按照国际惯例,品牌使用费一般按销量的5%收取,广药旗下各个公 司也需要按销售额的2.1%向集团缴纳商标使用费。但加多宝与广药 的合作并没有采用这一国际惯例。以此收费标准,即使到了2020年, 鸿道集团需要支付的商标使用费也只有537万元。广药认为,“我的 品牌,凭什么廉价出租给你,何况你还企图用违法的行为延长商标使 用权”。
2012年5月11日,仲裁结果: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集团)有限 公司签订的两份商标续约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 标。
2012年5月1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加多宝申请撤销仲裁结果立 案。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2012年6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加多宝申请“撤销仲裁委对王老吉商标案判决”一案,焦 点就在于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益民在2001年8 月至2003年6月期间,分三次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 鸿道300万港元及其后果。在李益民三次受贿后,双方企 业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分别签署协议,最终将王 老吉商标租期延长至2020年。
于 “王老吉”的商标注册专用权在中国的归属。加多宝不管如何向
社会表现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标从默默无闻做到年销售收入160 亿,但它只是享有“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并且还附带了使用的日 期。而“王老吉”商标在中国的商标注册专用权是归属广药方。由于
商标注册及保护具有地域性,即使加多宝拥有王老吉在港台及海外的
四、商标大战的背后
对于广药集团抛出继续合作的橄榄枝,加多宝并没有显露出太大的兴
趣。相反,从广药集团立案起,加多宝就开始了“去王老吉”的行动。加多
宝出品的红罐凉茶产品从去年底就开始启用新设计产品包装,“王老吉”字
体小且放在不显著位置。此外,加多宝加大了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的投放,
其经典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修改为“怕上火喝正宗凉茶”,并在显著
二.
二、王老吉的历史、商标及归属
二、王老吉的历史、商标及归属
商标权及归属
大陆王老吉
海外王老吉
商标权人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 香港王老吉国际药
份有限公司
业股份有限公司
商标使用权人
加多宝(中国)饮 广州王老吉药业股
料有限公司
份有限公司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1995年,活动于粤港两地的东莞籍贸易批发商陈鸿道,与王健仪进行了 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但由于王健仪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 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 业寻求合作。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2002年11月,广药集团亦从王健仪手中获得了10年的“海外商标使用 权”,使得广药集团的“王老吉”产品得以打通海内外市场。由此,广 药集团、王老吉家族和加多宝三方正式形成三角业务关系。
2004年之后,两个“王老吉”开始了“统一经营”的努力。
2004年3月,羊城药业改名为“王老吉药业”,恢复老字号品牌,并通 过增资扩股,引入香港同兴药业为王老吉药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据称, 鸿道集团便是同兴药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三、商标争夺战始末
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 有限公司评估,其品牌价值为1080.16亿元,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 提供相应资料,广药集团认为“2002年至2003年间,鸿道与广药分 别补签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 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是当时任广药总经理的李益民收取了鸿 道数百万的贿赂后,才签署了将租赁期限延长到2020年的授权书。 李益民东窗事发后,广药集团认为上述补充协议无效,商标租赁期限 已于2010年5月2号到期。李益民案在2005年7月由广州市中级人民 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其收受贿款人民币20.9万、港币329万、 美元2.5万,对其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药
司整体进入有限责任公司,参入两家制 造业及原公司33个自然人构成新公司股
集
东公司注册资本为2200万元同时更名为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团
旗下有制药企业、也有批发零售企业: 如制药的:广州星群、广州白云山、王 老吉药业、敬修堂药业等,做批发的有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等;做零售的有:采 芝林连锁、健民连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