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评审的全部内容

管理评审的全部内容

第九章管理评审9.1管理评审概述管理评审的目的、评审对象、评审的内容、评审的输入、评审的时机、评审的方式、评审的输出。

(条款5.6)理解与实施要点(1)管理评审的目的a)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b)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

(2)管理评审的对象。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

(3)管理评审的内容。

a)质量方针是否适宜?实现程度如何?是否被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贯彻?质量目标是否能够达到和适宜?b)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过程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c)内外部质量审核;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包括前次管理评审决议事项的实施情况);过程控制情况;产品质量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

d)顾客的满意情况,顾客的需求、期望及投诉。

e)质量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f)资源(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方法、工作环境等)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g)改进的需要。

(4)管理评审的实施者。

应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5)管理评审的输入。

a)内、外部质量审核结果。

b)顾客的反馈:顾客满意度的测量情况;与顾客沟通的结果,包括顾客的需求、期望及投诉。

c)过程业绩及产品的符合性:过程测量及监控的结果,包括过程实现目标的状况;产品的质量状况。

注:◆过程业绩,即一个过程通过资源的投入和活动的开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实现价值增值达到预期结果的效果。

◆产品的符合性,可理解为组织提供的产品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

d)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

f)可能引起质量管理体系变化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g)改进的建议。

改进的建议指相关方特别是组织内员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建议。

(6)管理评审的时机。

定期进行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次是适宜的。

有的认证机构(如英国等)每半年有一次监督审核,因此企业最好每半年做一次管理评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时进入管理评审;a)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入正式运行时。

b)在第三方认证前。

c)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有重大调整,资源有重大变化,标准、法律法规发生变更等。

d)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7)管理评审的方法。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进行。

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会者就评审输入的内容进行比较和评价。

(8)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写入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有:a)评审目的。

b)评审时间。

c)评审内容。

d)组织人与参与人员名单。

e)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以及下一步提高的要求。

f)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的结论。

g)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需要修订的结论。

h)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和行动:◆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效率的改进。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

◆资源需求。

(9)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

对管理评审结论中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并上报最高管理者。

(10)记录。

管理评审的结果应予以记录并保存。

如管理评审计划、各种输入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纠正措施及其验证报告表等。

9.2管理评审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比较表9-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比较1)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适宜内外部变化的能力。

2)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市场、顾客要求及期望(包括潜在的、未来的要求及期望)的能力;也指质量体系各过程的展开程度。

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同时应考虑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4)符合性:与标准及规定要求吻合的程度。

9.3管理评审的实施过程案例9-1:管理评审的实施过程一、管理评审计划一般在评审前的3~4周,由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至参加人员。

“管理评审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评审目的(见3.3.9章节)。

(2)评审内容(见3.3.9章节)。

(3)评审方式。

(4)评审的参加人员。

(5)评审的时间安排。

(6)评审的输入的准备。

二、管理评审输入的准备(1)评审输入包括下列内容a.内、外部质量审核结果。

b.顾客的反馈。

c.过程业绩及产品的符合性。

d.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评价效果。

f.可能引起质量管理体系变化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g.改进的建议。

h.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及其业绩趋势(2)评审输入包含在有关部门/人员准备的报告中。

这些报告一般应在评审前2周交给管理者代表。

现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说明这些报告的内容。

各部门可将多份报告的内容汇总在一份报告里。

a.品管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报告。

◆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注:改进建议可涉及到组织结构、体系、过程、产品、文件、资源配置等方面。

下同)b.产品研发部◆新产品开发情况报告。

◆产品改进落实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a.生产技术部()◆过程监视和测试情况报告(包括特殊过程的确认及监控情况,生产过程的能力、趋势分析等)。

◆设备维修保养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b.生产部◆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报告。

◆生产成本、物料耗损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控制情况报告。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c.仓库◆仓库管理、产品储存状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d.采购部◆供应商业绩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e.人事行政部◆组织机构、职责分配、人力资源的总体分析报告。

◆人员培训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包括员工合理化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f.财务部◆不良质量成本定期报告和评估。

◆改进建议(包括员工合理化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g.营销部◆服务情况报告(包括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等)。

◆本年度销售及市场分析报告(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合同的执行情况报告。

◆新产品开发建议。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对实际及潜在的市场失效的分析,及其它们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

h.生产车间◆各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报告。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控制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i.总经理必要时,总经理就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社会信誉、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的评价、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的要求提交报告。

j.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对各部门提交的报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内容包括:◆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

◆前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

◆内外部质量审核的总结及分析。

◆质量体系文件的变动、组织结构的变动以及其他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改进建议。

三、评审报告管理评审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编写出“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有关部门。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1)评审目的。

(2)评审日期。

(3)组织人、参加人员。

(4)评审内容。

(5)评审结论(包括评审输出的内容)。

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b.组织机构是否需要更改。

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d.资源配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调整增加。

e.质量方针、目标是否适宜,是否需要修改。

f.需要对体系、过程、产品实施改进的要求。

五、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对管理评审中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并上报最高管理者及有关人员。

9.4管理评审计划(案例9-2)9.5管理评审会议议程(案例9-3)9.6管理评审报告案例9-2: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2003-1编制/日期:批准/日期:1、评审目的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评审内容a.内外部质量审核情况。

b.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结果(包括前次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c.过程控制情况。

d.产品质量状况(包括重大质量问题)。

e.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它信息。

f.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其适宜性。

g.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主要是程序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h.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i.资源是否配置得当。

j.有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环境。

k.改进的建议。

l.不良成本的报告。

m.管理评审的输入必须包括对实际及潜在的市场失效的分析,及其它们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

3、管理评审的方式采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的方式,对评审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评价,最后确认结果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4、评审人员及分工a.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

b.各部门经理/主管参加管理评审。

c.总经理指定的其他人员:……5、管理评审的时间安排及地点2003年12月28日在三号会议室进行2001年第一次管理评审。

6、评审输入的准备各部门/人员准备下列报告,并在12月20日前提交给管理者代表:(注:各部门可将下列多份报告的内容汇总在一份报告里)a.品管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报告。

◆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注:改进建议可涉及到组织结构、体系、过程、产品、文件、资源配置等方面。

下同)b.产品研发部◆新产品开发情况报告。

◆产品改进落实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c.生产技术部()◆过程监视和测试情况报告(包括特殊过程的确认及监控情况,生产过程的能力、趋势分析等)。

◆设备维修保养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d.生产部◆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报告。

◆生产成本、物料耗损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控制情况报告。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e.仓库◆仓库管理、产品储存状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f.采购部◆供应商业绩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g.人事行政部◆组织机构、职责分配、人力资源的总体分析报告。

◆人员培训情况报告。

◆改进建议(包括员工合理化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h.营销部◆服务情况报告(包括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等)。

◆本年度销售及市场分析报告(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合同的执行情况报告。

◆新产品开发建议。

◆改进建议、本部门质量目标实施情况报告。

i.生产车间◆各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报告。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报告。

◆生产现场控制情况报告。

相关主题